突然發現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來自各方的同盟會同志,為什麼要進行那種看似無聊的爭吵?陳天華突然就想明白了。孫中山這些海外人士,根本就沒有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的主張不過是要奪取中國的領導權。站在一個所謂的道義制高點上,對於孫中山來說是一種必須。既然現在中國並不在孫中山的領導下,那麼做出任何妥協,說出任何“先進理念”,對孫中山為代表的那些海外派,都不會有什麼損失。只要有人響應他,就是純粹的收益。
光復會則是根植於江浙本地的政黨,他們要做的是讓受到了外國威脅的江浙士紳階層利益得到保證。他們對於現有政權的基本經濟基礎——地主是中國的真正核心力量——絕對要保護的。他們希望建立的新王朝,是一個能夠保衛地主經濟利益,能夠抵抗外國入侵的王朝。
對於這些政黨的態度,陳克早就非常明確的告訴過陳天華。但是陳天華當時覺得陳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直到他親自和這些“君子”們見了面,他才明白了陳克並沒有任何的欺騙與誣衊。
陳天華站在會場中,他已經明白了,提出的人民革命理念,無疑會遭到江浙光復會的反對。而孫中山對於這種更先進的概念,也未必能夠接受。因為陳天華無疑在“搶他生意”。所以平素口才甚佳,滔滔不絕的陳天華才會表現得畏首畏尾,語焉不詳。因為他也在觀察自己的話到底在起到什麼作用。每到接觸人民革命這個概念的時候,地主出身的代表們眉頭就不自覺地皺起來,孫中山等海外派的臉上也露出不以為然地神色。一旦陳天華改變路數,說法符合了某方的理念,那個派系的人臉上就會有著滿意的神色。而對立的派系就開始露出不滿的表情。
等陳天華自己講完,他發現自己整篇的說法,就一個完全自相矛盾,非常扭曲的一套玩意。和陳克提出的系統政治理念一比,陳天華當時羞愧的恨不得鑽進地下去。這就是陳天華為什麼放棄了在同盟會內部幹部地位的原因。這也是陳天華為什麼帶了一群能夠接受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青年一起回到人民黨的原因。
他對同盟會徹底失望了。
在已經決定要走之前,陳天華和宋教仁進行了一次深談。宋教仁對於人民革命完全沒有概念,而且本能的毫無興趣。宋教仁變成了一個立憲共和派。無論陳天華怎麼去說服宋教仁,宋教仁都“執迷不悟”。反倒對陳天華提出“人民革命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所以陳天華下定了最後的決心,離開日本,離開同盟會。
什麼是人民,什麼是社會,什麼是國家,什麼是階級。人民黨的政治理念絕不避開這些根本的問題,人民黨的政治理念努力去把闡述對這些根本問題的看法,努力把世界的本來面目讓大家看透。同志們對於這種毫不糊弄人的政治理念,都有一種非常希望學會吃透的樣子。至少陳天華本人就是如此。這個黨的政治綱領就像是一塊磁石,讓陳天華不得不去注視它,靠近它。
在同盟會根本不敢或者說不願去接觸和深化的理論部分,人民黨幾乎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所以當這塊紅布掛在牆上,陳克要求大家對著這塊紅布宣誓入黨的時候,反倒沒有人對此提出任何異議。這在同盟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人民黨,這就是順理成章。
陳克面向大家,背對黨旗,以立正姿勢,舉起右手,齊肩握拳。其他七名同志面對紅旗站成一排,以同樣的姿勢舉起右手。
“我宣誓。”陳克說道。
“我宣誓。”同志們一起說道。
“我志願加入中國人民黨。”
“我志願加入中國人民黨。”
“擁護黨的綱領。”
“擁護黨的綱領。”
“遵守黨的章程。”
“遵守黨的章程。”
“”
大家的聲音一開始還有些不齊,甚至一些同志,譬如何足道,聲音裡面還有些畏縮和不安,隨著一句句的跟著陳克唸誦誓詞,同志們的聲音越來越整齊,連情緒也逐漸穩定和高昂起來。和志同道合的同志們在一起,每個人都感覺有了更強大的力量。
“保守黨的秘密。”
“保守黨的秘密。”
“對黨忠誠。”
“對黨忠誠。”
“積極工作。”
“積極工作。”
“”
陳克以前宣誓的時候,覺得這些誓詞僅僅是一些普通的要求而以,不過是走走過場。伴隨著他辛辛苦苦的創立人民黨,他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