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的結果是,日本還沒有亂到連日元都失去信用的地步,整個日本的社會秩序正在逐步穩定下來。
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並不太在乎這點物資。中國已經普及了良種、化肥、農藥的使用,基礎水利建設這玩意永遠沒有盡頭,建的越多,糧食穩產的效果越強烈。糧食總產量達到3億噸,蛋、禽、肉以及調味品供應充足。隨便一套新合成氨生產線,1400平方公里畝產400斤的普通農田生產一季,以及5000畝畝產200多斤的普通棉田,一年的產量就夠這些援助物資。這僅僅是工業國並不算什麼大數字的物資罷了。
但是對於日本來說,即便是空氣這原材料不要錢,日本1936年的合成氨也不過70萬噸。中國的空氣分離制氮行業與鍊鋼行業緊密結合。大型鋼鐵企業都有配套的專門空氣分離廠,氧氣提供給鍊鋼廠,氮氣自然是提供給合成氨企業。因為空氣分離企業規模龐大,連惰性氣體分離甚至都能夠把成本壓低到能夠接受的程度。日本鋼鐵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後,更沒有產業鏈條的優勢。日本同樣也有產業聯合的跡象,可整體營運成本是中國三倍甚至五倍之多。
至於日本那平均畝產剛200斤的農業產量,因為土地匱乏更沒有大型的農業基礎建設,更缺乏棉田。中國支援的這些物資總數甚至超過的日本政府能夠透過稅收等方式徵集物資總量的5%。日本政府想生產這些物資,投入的直接成本最少是中國的兩倍,生產中需要消耗的人力以及徵集這些物資需要消耗的人力,總數是中國五到七倍之多。
情報分析人員經過分析之後,這些資料就遞交上去。這些資料在中國外交部裡面引發了不少的震動。顧維鈞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傢伙,他少年時代就脫離了底層去上學,後來更是出國留學。回國之後就始終在上層,北洋覆滅之後他又被帶去了武漢,根本不清楚中國的變化。身處新中國的公務員,顧維鈞儘管知道人民黨的功績很偉大,那也是與國外相比的武力對抗,他並不清楚具體民間的變化。中日之間的比較讓顧維鈞算是非常直接的理解了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
30年前比中國還先進很多的日本,如今與中國相比就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中國農業甚至出現了大型農業機械播種以及收割隊的概念,這些收割隊按照季節如同候鳥般往來中國各地。不僅僅是工業生產已經社會化,連農業生產也開始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範疇。農村勞動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住宅區一個接一個的建設。而從農村出來的勞動力依舊潮水般湧入城市,把那些住宅區塞的滿滿的。每到農忙時節,城市總會安靜許多。在過年的時候,很多新城市就變成了一座空城。然而即便中國農村出現勞動力大量流失的情況,農業產量卻不斷提升。因為整個農業已經得到了工業部門的全面反哺。
顧維鈞知道國家要在全面實施統購統銷的情況下取消農業稅,這個計劃已經在人大正式表決透過。經過幾年的過渡期,實施了幾千年的農業稅將在1940年壽終正寢。而且還有更神奇的訊息,據說有可能對農業實施農業補貼。種地不僅不用交稅,反倒能夠因為種地拿到額外的錢。顧維鈞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言的時候,他認為要麼是陳克瘋了,要麼是他顧維鈞產生了幻聽。
而情報部門談論起日本的時候,日本沉重的農業稅,無數的木質棚戶區,讓顧維鈞覺得倒是有些安心的感覺。日本這種情況才是比較能夠接受的現實,中國的現狀已經是一種超出人類想象力的境界。
這次日本革命,負責對日工作的是直屬政治局的行動,外交部被排除在外。這讓顧維鈞感到有些不滿,哪怕是比較麻煩的情況,也沒有理由把外交部一腳踹開,由黨中央直接負責這些工作。想了好一陣,顧維鈞最終決定約見一下日本駐華公使。
顧維鈞也沒直接勸說,他只是領著駐華公使在中央直隸的河南逛了一圈。這一圈當然沒有去山區,而是開車在平原地帶遊歷了一番。
日本與中國不屬於友好國家,雙方這些年來沒少打仗。所以日本駐華公使的行動比較受限制,親自在河南的黃淮大平原上開車跑了兩天,行程上千公里之後,日本公使被嚇住了。
水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例如周口就不用說了。刀切般的農田由一排排樹木包圍著,溝渠灌溉十分發達。在水源比較緊張的地區,同樣是一排排樹木包圍著刀切般整齊的農田,在這些土地上,中國人實施了噴灌法。農田中拖了很多塑膠管子,上面插了噴頭。噴頭均勻的噴著水。地皮薄薄的溼了那麼一層,碧綠的莊稼葉片上掛著晶瑩的水珠,美的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