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電影公司,這是黃卓漢做夢都想辦到的事情。
雖然按實力論資歷,他也有這個資格去做。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始終沒有邁出這一步。
但是這四兄弟卻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做成了他這一輩子都沒做到的事情。
當聽許貫文提及想要《海鷗飛處》在許氏兄弟的院線上映時,黃卓漢並沒有立刻就答應答。
因為他同邵藝夫爵士是近二十年的交情,彼此之間有過長久而又密切的合作。
以往第一影業機構拍攝的影片,全部都是在邵氏院線上映。而邵藝夫開出的條件也是相當優厚,他沒有理由背棄老友而去選擇許氏兄弟公司。
許貫文見黃卓漢遲疑不定,心裡面就頓時一涼。
他知道憑現在許氏兄弟的底蘊,是很難同邵氏作比較的。因此第一影業機構選擇邵氏,而不去選擇許氏兄弟公司,也絕對是明智之舉。
但想到院線裝修之後沒有影片上映,每天要虧損上萬港幣,許貫文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向黃卓漢發出邀請。
條件自然開到最好,不僅不收包底費,而且首周票房分成還可以四六分。
以往在其他院線上映,首周票房分成,a級片一般都是五五分,b級片則是六四分成,c級片則要到七三。
許貫文一張口就讓出了一成的利潤。不要小看這一成的利潤,如果影片大賣的話,這一成利潤就是數十萬港幣。
要知道七十年代,拍一部戲也就數十萬港幣。那年月數十萬港幣,幾乎相當於現在數千萬港幣。
黃卓漢聽了許貫文開出的條件,不禁也是心中一動。
但他聽說許貫武人已經到了臺灣,還是有興趣同他見上一面。
許貫武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同黃卓漢這位影壇奇才見面的。
說黃卓漢是影壇奇才一點都不誇張,因為他擁有“十項全能”的美譽,製片、發行、編導、剪輯、攝影、宣傳樣樣精通。
“黃先生您好!”許貫武把姿態放得很低,因為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前輩級的人物。人家開始創業的時候,許貫武還穿開襠褲呢。
黃卓漢本人很帥氣,雖然現在已經五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