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方。上座率不滿一成,開門就是虧錢,左派電影公司好不容易積攢的家底,一場浩劫全都消耗光了。

資金消耗光了倒也不是什麼難題,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是問題。

但關鍵是左派電影公司停業的太久,都已經與香港電影市場脫節了。在他們停業的這十年中,電懋,邵氏,嘉禾,許氏先後崛起,武俠片,功夫片,鬼馬喜劇片,功夫喜劇片,都市動作片等等,大熱的型別片都已經換了起碼三代之多,可是這些左派電影人還以為自己出品的歷史片,社會倫理片,家庭喜劇片會大受歡迎,不得不說這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香港人有很多都是從內地逃難過去的,所以他們自然對國內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大部分人也都會講國語,所以看國語電影都沒有問題。

但現在的電影觀眾多數都是香港本地出生或者長大的香港人,他們在身份認同上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再像父輩那樣認為自己是內地人,只不過是逃難到這個地方。

身份認同產生的變化,從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令如今的年青一代對於國語電影不再熱衷,再加上現在粵語片製作jing良,明星頻出,對他們來說更加有吸引力。再加上熟悉的背景環境,市井俚語的運用,電影主旨的轉變等等,也讓他們產生了文化上面的認同,對國語電影自然就更疏離了。

五零六零年代的左派電影公司出產的電影,主旨都是導人向善,講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工人階級都是樂觀向上的,資本家都是面向醜惡的,工人階級是戰無不勝的,資本家是遲早要關門倒閉的。

但是現在香港電影的主旨卻是享樂為上,zi you主義,主角不再是那麼高大上,偉光正,好像品德高尚的聖人一般。而是也自私自利,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好銫嘆風流圖享受,不再大公無私,反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

這其實也是香港從質樸的農業社會,轉型到競爭激烈的工業社會的反應。在商業社會之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種無私奉獻的jing神,勢必是有些太理想化了,而且也得不到年青一代的認同。

如果現在左派電影公司再宣傳這種思想,那肯定會被人笑話的。只是陳思遠和高濂兩個人好像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是很一往情深的相信他們所拍攝的電影,一定會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

對於他們這種天真無邪的想法,許貫武善意的提醒了幾句,見沒有什麼效果,也只好不再去管這件事。相信他們再撞牆碰壁之後,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陳思遠和高濂隨後拿了許貫武的簽單,興致勃勃的回去了。看到他們興高采烈,幹勁十足的樣子,許貫武忽然覺得他們很可愛。這是一群有理想,有衝勁兒的電影人啊。。)

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家(上)

隨後的三、四月份,第三十五屆金球獎,與第五十屆奧斯卡金像獎,在許貫武缺席的情況之下陸續舉辦。

去年的吞金巨獸《星球大戰》,與票房大賣的《第三類接觸》,都入圍了多項技術大獎,並且還都是奪獎的大熱門。

停頒多年的最佳視覺效果獎,也因為這兩部電影電影重新頒發,而入圍的也就是這兩部電影,可以說是這兩部電影的榮幸。但同時也是好萊塢電影人的悲哀。

因為這兩部電影都是由許貫武投資,而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與喬治。盧卡斯又是好友,所以這一次的獎項爭奪戰被媒體戲稱為“兄弟之戰”,受到了極大地關注。

此刻身在神都的許貫武雖然不能第一時間收到訊息,但他也在關注著這件事情。《星球大戰》和《第三類接觸》畢竟都是他投資的電影,自然能夠獲得越多的獎項越好。

獲得的獎項越多,這兩部電影自然越受關注,將來發行周邊產品,外賣版權,出版影碟等,都可以獲得越多的收益。每個獎項可都是用錢來堆積成的。

而且《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的特效都是由工業光魔特效公司製作,而關鍵一點就是許貫武在其中擁有六成的股份。以工業光魔如今在業界的技術領先地位,如果再加上一枚奧斯卡金像獎頒發的最佳視覺效果獎盃,那無疑將會令它在業界的知名度大增。

想想《星球大戰》刺激了後世多少科幻片的誕生,就知道工業光魔未來的業務有多繁忙了。那將會是一個賺錢賺到手軟的黃金時代。

首先頒發的自然還是金球獎,這個早於金像獎一個禮拜舉辦的獎項。早已經被當做成奧斯卡的風向標。凡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