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了。
長城,鳳凰,新聯也都知道內地的難處,所以為了減少zheng fu的財政負擔,也只好發揚風格不再打擾zheng fu。但是發揚風格歸發揚風格,該解決的事情沒有解決,大家回去還是要餓肚子的。
幸好這時候王社長想到了許貫武,而正好他的老領導就是習同志,而正好他又能老領導面前說得上話,而正好老領導要去粵東省做官,而正好他也重視輿論建設,所以他答應出面幫電影公司敲敲許貫武的竹槓。
習同志本來也沒敢多敲,只是在談話時稍微提了一句,在他看來能有個一兩百萬港幣就不錯了。但許貫武卻一張口就說了個一千萬港幣,讓領導也給嚇了一跳。
一千萬港幣在當時的購買力,可以買一百萬頭百斤以上的活豬,可以滿足神都市民一年的供給量;一千萬港幣是首都衛戍部隊一年的軍費;可以頂的上萬人大廠一年的收益。
這麼多的錢拿出來,許貫武眉頭都不皺一下,這讓習領導也不禁感嘆,難怪鄧公說要在香港邊上搞經濟示範區,只要有幾個好像許貫武這樣的富豪出馬,就頂的上神都一年的工業產值了。
不過雖然許貫武願意提供這麼多的資金援助,但是習領導還是酌量砍掉了一半。身為大領導他自然之道錢並不是越多越好,心無厭足生禍患,香港那邊本來煎熬慣了的,冷不丁一千萬港幣從天而降,究竟是福是禍就很難料。
再者許貫武的一千萬港幣也不是白拿的,勢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而內地能否給出滿意的回報,那就很難保證了。而如果無法給出令他滿意的回報,勢必也會心生不忿,到時候與內地離心離德,也就起不到拉攏團結的作用了。
所以為了長遠的考慮,習領導幫他們砍到了五百萬。其實五百萬港幣在當時也算蠻多的了。現在邵氏拍一部電影,平均成本只有五六十萬而已。嘉禾的投資成本稍微高一點,也不過才七八十萬。只有許氏的電影投資都在百萬,個別電影甚至有兩三百萬,算是現在香港電影中的大片。
而香港其他小電影公司投資的更少,多數都是二三十萬,三四十萬就開機拍攝了。拍的電影質素又不高,畫面也不好,演技也浮誇,在香港本地不能上映,只能外銷到南洋一帶去。那邊的土著生冷不忌,什麼電影都能吞得下。
五百萬港幣如果省著點用,起碼夠拍十部電影的。如果從內地取景,找演員的話,那成本會更低。有了這筆錢,這些左派電影公司就可以重新招兵買馬,拍電影,放電影,再拍電影,再放電影,以戰養戰,這五百萬可以挺很長一段時間了。
陳思遠,高濂還同許貫武談了一些現在香港電影的形勢,也說了說他們將來的打算。許貫武聽了之後卻有些無言,他驚訝地發現這兩人的想法還停留在十年浩劫開始之前,對於香港電影目前的環境瞭解不深,還以為他們拿到錢之後,再拍電影的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對他們擁有如此樂觀的心態,許貫武是表示欣賞的。不過對於他們的想法卻並不苟同。香港電影現在的形勢,已經與十年前有了根本的轉變。
十年之前。香港電影還是黃梅調。七ri鮮的時代。那時候香港電影工作者普遍缺乏經驗。缺少資金,缺乏人才,所拍攝的電影大都粗製濫造,號稱是七ri鮮的電影,一部電影拍七天已經是罕見的大製作。
這種粗製濫造的七ri鮮電影,自然比不上左派電影公司所出產的電影。因為左派電影公司人才濟濟,而且拍電影既捨得投資,有同樣捨得花時間。所拍攝的國語片畫面優美,劇情動人,而且無論男影星,還是女影星都是英俊瀟灑,漂亮迷人,星味十足。
最知名的女演員如夏夣,更是把金鏞老爺子都給俘虜了,當真可以算得上是魅力驚人。而且據說金鏞武俠名著之中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是以夏夣女士為原型的,比如《書劍恩仇錄》中的香香公主。《天龍八部》之中的王語嫣等等。
左派電影公司出產的電影也因此廣受歡迎,不僅在香港取得票房佳績。連南洋一帶的院線也購買左派電音公司的電影,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左派電影公司當真是風光無限。將七 ren形,如果不是楚原導演那部《七十二家房客》橫空出世,香港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粵語電影的出現了。
但隨後發生的十年浩劫,徹底將左派電影公司打入到深淵之中。公司內部所有員工通通撤回內地接受審查,所拍攝的電影需要嚴格的政審,院線只能放映革命樣板戲,戰爭片與紀錄片,結果搞得本來繁華一時的雙南院線,成了貓不撓狗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