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每個小鎮、每個酒,都會舉辦自己的音樂會。規模有大有小,大的可能彙集十數萬人,小的可能只是酒的顧客。

但基本上所有歌手都是從這種音樂會走出來,實打實經過現場歌迷檢驗的。而不像是日後只要臉蛋長得漂亮,出張唱片拍拍mv客串個電視劇,然後報紙雜誌媒體一吹捧,就成了第一線的偶像巨星了。每次開唱都要對口型,時不時還走個調破個音,還要被贊是真用功,乃們不要黑她!

美國歌手如果要紅,基本上就是坐在旅行車裡,一場一場的趕音樂會,一點一點的累積自己的粉絲。如果碰巧自己的才華出眾,被某位唱片行老闆發現,那麼有朝一日推出了專輯,或許會一炮而紅,或許沒什麼反響,但終歸有展示才華的舞臺。

歐洲足球為啥長盛不衰,因為人家從小時候起,就有完整的訓練體系。小學裡面有球隊,有訓練營,中學裡面有球隊,有訓練營還有各種各樣鎮上的,市裡的,全國的足球會如果你真的有才能,就在這舞臺上大放的展現出來,而且是絕對會被人家發現的。

想當年后街男孩剛剛成立的時候,也是一場一場的參加這樣的音樂會,一個粉絲一個粉絲的積累自己的聽眾。邁克爾。傑克遜也是從酒、歌唱比賽、音樂會等唱出來,才吸引了唱片行的注意

所以未來如果溫拿樂隊、張國容等香港歌手要進軍美國,勢必要面對到如此嚴峻的挑戰,包括他們的唱功,包括他們的風格,包括他們的理念等等。而不能只是在憑著一張俊臉就可以打拼天下。

許貫武可是知道歐美唱片界當真是藏龍臥虎的,別的不說《歡樂合唱團》中的那些演員,唱歌又好又帥氣又會跳舞,但之前可曾經知道他們的名字?!

再者說歐美歌手都是相當有個人風格的,比如鮑勃。迪蘭,比如披頭四,比如涅槃樂隊,比如麥當娜,比如邁克爾。傑克遜,比如史密斯飛船樂隊等等。都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並且靠這種強烈的風格,來吸引認同他們理念的粉絲。

相對來說,香港歌手很少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四大天王紅歸紅,風格卻幾乎都差不多,還不如臺灣的羅達佑、李綜盛、鄭智華等風格出眾。換言之如果四大天王都長得貌不驚人,只怕受歡迎的程度無疑要往下跌一大成。(未完待續。。)

ps: 有讀者納悶港臺歌星迷不迷信,會不會相信算命這一套。舉個人大家都明白了,白龍王!

第三百三十一章 鋪路

許貫武知道在香港歌手之中,其實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不多,原因其實很簡單,市場不允許。

香港人口總數是三百萬以上,最多時人口數量六百萬以上。而全世界說粵語的人口往高了說,有兩億人口左右,使用漢語的有十多億人口。不過大部分都在中國內地。而美國人口在兩億以上,最高時在三億以上。而以英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口數量,基本在三十億以上。

簡而言之,也就是歐美歌手的潛在唱片市場,有三十億人口左右。相對來說,香港歌手的潛在唱片市場,只有十多億的人口。而提到內地唱片市場,呵呵,大家都懂的刨去內地九成九的潛在市場,香港歌手的潛在唱片市場,只剩幾千萬人口。

而這幾千萬人口,又大都分佈在東南亞。相比歐美體制健全、購買力旺盛的唱片市場,東南亞唱片市場無疑是比較貧弱的。歐美市場中可能每三百人會掏錢買一張唱片,而到了東南亞可能一千人中才會有一張銷量。再對比上那差距龐大的人口基數,歐美頂尖歌手唱片賣不過千萬都不幸福,港臺歌手賣過百萬張就要歡天喜地了。

歐美白金唱片是以一百萬張為界限。相比起來香港歌手的白金唱片,是以五萬張為界限。嗚嗚!相差了整整二十倍啊。

在美國因為唱片潛在市場很大,有數億人口的數量。所謂人上一百,千奇百怪。而數億人口在口味上,是畢業有很大的不同。有喜歡鄉村音樂的。有喜歡福音唱片的。有喜歡搖滾的。有喜歡爵士的,有喜歡朋克的同樣風格方面,有喜歡保守的,有喜歡放1蕩的,有喜歡性1感的,有喜歡純情的,有喜歡癲狂的,也有喜歡溫柔的

總之因為人口基數擺在那裡。所以任何一種型別的,任何一種風格的歌手,都會有很多喜歡自己的歌迷。而正因為有了這很多喜歡他的歌迷,才讓他能夠繼續以音樂為伍,繼續發揚自己的風格,繼續推出自己的唱片。藝術也是需要一定物質來支援的,否則再有才華的歌手,也早就會被餓死了。

而美國各地舉辦的行行色色的音樂會、歌唱比賽、電臺、電視臺、報紙、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