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馮寶見的世面多,心中沉穩,他扯了一把身邊的張居正,扶了下邊匍匐著痛哭的皇三子朱翊鈞起來,沉聲說:“眾臣接旨!”
眾人正在沒頭沒腦的痛哭,還沒從抽去主心骨的空虛中回過神來,雖然這隆慶皇帝才幹了六年,也不大理會朝政,但是,一國之君在眾臣心裡,那就是主心骨兒,精神支柱,沒有他,還真不行,所以自古以來即有“國不可一日無君”的信條。
大家聽了馮寶的話,才回過神來,光哭有什麼用啊,這是新舊主子新舊政權更迭的時候啊,既然先皇有遺詔,那只有聽話的份兒,到底誰是新的主子呢,想也沒用,聽聖旨說是誰就是誰吧,不管喜歡不喜歡,皇帝就是皇帝,誰當上皇帝,誰就是自己的主神了。大家趕緊跪倒一片,大殿裡有些緊張,一時鴉雀無聲,馮寶低沉著聲音宣讀了大行皇帝遺詔,新舊朝廷完成了交接,大明江山有了新的主人,大家跟著1o歲的嗣皇帝向大行皇帝行大禮,之後,由內閣輔高拱領著,擬定新皇登極及老皇帝治喪大典。
誰也不知道,這一次看似普通的改朝換代政權更迭,卻意外地讓遠在西南深山老林中的僰人陷入了滅頂的危機。
《趕屍匠》章節:第一〇三章:張居正定下剿滅都蠻之策 收集:搜看小說網(SouKan。net)
大明王朝在萬曆初年,是很有一番振興模樣的,這歸功於張居正的改革,但是,歷來改革必須有最高統治者的支援才能徹底推行,張居正卻是順風順水,很是得力,這有宮內太后與大太監馮寶的傾力支援,應該說,張居正是一代賢臣,但在他與他的統治圈子取得完全的統治權時候,手法卻是不大磊落,順帶著,僰人也成了張居正集團的犧牲品。看書請到9 要訁賣還能獲QB記住我們的網址9⒈Du。nèt
朱翊鈞繼位之時,張居正與內閣眾臣同受顧命,皇帝年少,自然是太后當家,先確定內閣輔弼班子是大事,當時張居正雖然最受寵信,但是他入閣晚,是隆慶皇帝在位時候才提拔進內閣的,排位自然在老臣高拱之後,李太后知道朝廷新立,以穩為主,決定任命高拱為內閣輔大臣,地位與權勢相當於以前的宰相,明有祖訓,歷代不得設定宰相,宰相的權力分攤到六部,後來的皇帝感覺六部權力過大,不利於集權,乾脆設定內閣,內閣有大學士,內閣輔的權位就相當於古代的宰相,既然有高拱任宰相,張居正要想按自己的思路主理朝政,當然是窒礙難行,特別是到了離輔大臣一步之遙的時候,更有宮內奧援,任誰都會對這宰相之位心存覬覦的,特別是已經做到東閣大學士高位的張居正。
新朝建立,張居正與馮寶便秘議除掉高拱之策,兩人是有此便利的,老是在李太后身邊繞著,張居正在外朝尋找機會,馮寶據此在太后面前絮叨,時間長了,李太后自然動搖了,謠言傳過千遍就成了真理,與高拱相比,張居正與馮寶在太后心中,距離更近些,便將高拱撤職了事,張居正順理成章,進位宰相,真正開始了大明的張居正時代。看書請到就 要讀還能獲QB記住我們的網址91Du。nèt
可以說,如今的張居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高拱以及高拱被撤職的事兒,朝廷上難免有議論,高拱不死,張居正就覺得不踏實,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除了他得了,這些陰謀作為政治家來說,其實也沒什麼,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機會來了,朝廷生“王大臣行刺皇帝事件”,在明朝後期社會矛盾非常激化的時候,生行刺皇帝事件,也沒什麼可奇怪的,官逼民反嗎,只是矛盾激化的結果,張居正他們抓主機會不放,硬往高拱身上扯,這可厲害了,不是以前那些小錯誤,刺殺皇帝,滅九族的大罪,這是置之於死地的毒計,高拱可以說已如躺在案板上的羔羊,只等挨宰了。
應該說,明朝的文官制度還是比較完善的,有明一代,雖然也常出現大臣或宦官專權事例,但是,相較於兩漢與唐朝時候可以對皇帝生殺廢立的狀況,還是好的多了,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知道,明朝的大臣與宦官專權,無不在皇帝的縱容之下,嚴嵩如此,王振、魏忠賢也是如此,他們雖然跋扈的厲害,但是,每人能動搖皇帝的寶座,不管他是昏庸還是懦弱,只要皇帝一個旨意,權臣權宦們便立刻灰飛煙滅了。
張居正與馮寶等人在朝中翻雲覆雨的時候,就有大臣覺得做的太過分了,致人於死地,明朝時候還是不大缺乏硬脖子官員的,歷朝皆有,比如海瑞,比如東林黨,等等。
吏部尚書楊博、御使鍾繼英、左都御使葛守禮等人先是在朝堂上力保,先保了命再說,然後呢,楊博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