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9部分

人商量。樞府獨專軍事原本是大宋開國時的制度,但是,由於樞府幾乎都是文臣,而後政事堂職權越來越大,所以縱有軍情大事也往往進行兩府合議,而樞密院卻無權干涉政事堂的政務。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樞相一職不受重視,對於宰臣更相當於左遷的情況。

“聖上,此議確實不錯,但是,歷來樞密院用人只從文臣中揀選,即便這些人曾經紙上談兵懂得一些軍事,到底未曾真正縱觀全域性,所以臣認為仍有些不妥。”一想到樞密院拖沓的行政體系,高俅就有些惱火,此時順勢就提了出來,“太祖立國時,樞府曾經用過武將,但是,英宗和神宗兩朝,只有郭逶曾經擔任過樞密副使,其他再無武將入過樞府,這雖然防止了武將擅權,但是,也造成了樞密院目光地侷限※以,臣認為,即使樞密院不能用武將,卻需對入選其中地臣子加以系統訓練,否則,一幫連大局都難以看清楚的官員,怎能做出最好的統籌安排?”

趙佶起初還以為高俅地意思是要用武將為樞密,因此不免皺起了眉頭,最後聽高俅這麼說,眉頭便漸漸舒展了開來。要知道,以文統武乃是大宋一直以來貫徹的制度,若輕易改動,那麼,必定會遭致大多數文臣的群起而攻之。只要不動及這一條根本,那麼,一切都還是可行的。

“伯章說得有理,待到和元長他們再商議後,朕會考慮此事。”身為天子,趙佶當然知道如今帶兵主要靠的是前方將士自己的判斷,樞密院頒下去的陣圖往往都只是表面功夫,因此對於樞密院的作用一直耿耿於懷,所以才會提出這一次的意見。”僅僅陳腐兩個字,便足以概括如今樞密院的景況,要不是朕曾經遴選了一批年輕有為地官員補充進去,怕只是堂堂大宋樞密院,就要變成養老的地方了!”

這番話雖然重了些,但其實沒錯。這些年來,樞密使一職暫且不提,同知和籤書院事幾乎都成了養老的位置,上去的官員往往都有七老八十的,看上去自然是一片暮氣沉沉的景象。而趙佶即便再喜歡任用年輕人,卻總不能把年老的官員統統擱置不用,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也一直沒有太好的法子。

高俅終於忍不住問道:“那麼,聖上對於樞相之職,可是已經心有定計?”

“伯章,朕的心意難道你還不知道麼?嚴卿家在西北勞心勞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戰果,朕也沒什麼可以犒賞他地。足以表彰其功的,也不過樞相之職而已!”

“聖上!”阮大猷終於驚詫了,要知道,樞密使真正掌軍權已經是很久沒有過的事,一旦開此先例,必定會讓朝堂震驚。”聖上要犒賞嚴均達的功勳,恐怕也不應該此時進他為樞相,否則”

“阮卿家多慮了,你說的朕心中有數,如今嚴卿家做的事情,其實不就是樞密使的事?不過,朕此番決定虛樞相之職以待嚴卿歸來,至於樞密副使以及籤書樞密院事,還請你們回去多多考量!”

高俅聞言不禁和阮大猷面面相覷,這大戰在即的當口,天子真的準備改組樞密院?這是讓遼人麻痺大意,還是真正下了決心?

手機小說網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第四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

大觀元年七月初二,天子下旨,樞密院所有官員全部重新考核,以才德作為標準,若不符者一律裁汰重新任用。旨意一下,頓時舉國大譁。

小民百姓固然只是津津樂道空缺出來的大把官職,但是,廷上朝臣卻不得不考慮得更遠。西北戰局尚未明朗,皇帝在這個時候要改組樞密院,這究竟代表著什麼?是準備在西北削減用兵,還是根本就是煙霧彈?

就在群臣在背地裡議論紛紛的當口,集英殿修撰蔡攸上書,以北面房河西房太過重要為由,請在原本官吏之外,另行增設,其中,兩房各設專任副承旨一人,主事各兩人,令史改人,書令史改人,守闕書令史各六人。此議一上,又引起了無窮無盡的議論。

須知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以來,每朝奏事,與中書先後上殿。而後慶曆中,知制誥富弼進言,邊事系國安危,不當專委樞密,由是軍事以中書樞密共決。之後中書樞密每每在具體處置上有所不合,中書賞功,而樞密反而降罰,文武二府常常產生嫌隙,到了如今,樞密院的權柄更是大不如前。

而蔡攸身為蔡京長子,又在蔡京剛剛復相之後便上了這麼一通風向標似的建言,頓時讓人們感覺到,往日形同雞肋的樞密院,又似乎更有吸引力了!

樞密院十二房,原本一共有官吏三十八人,元祐時又增二十二人,其中都承旨都副承旨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