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哈潑斯雜誌》把她稱為“智力型”的,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更為傳統的妻子艾達·麥金利稱為“女性的”、有“婦女品質”的,並把這兩人作比,讓人們辯論哪一位婦女更適合進入白宮,結果,艾達·麥金利獲勝。

因此,希拉里入主白宮是早就做好了迎接各種批評的準備的,重要的還在於她有一個與她一樣優秀的丈夫比爾·克林頓,他欣賞這個強有力和獨立自主的女人,這一點也是希拉里與埃利諾很大的不同之處。羅斯福夫婦在白宮期間不僅在個人之間漸趨疏遠,而且在諸如民權等重要問題上意見嚴重分歧。

埃利諾作為富蘭克林的使者和資訊收集員,只是起了一種中轉的作用,富蘭克林從來沒有請她對政策決定提出意見。

但希拉里卻在克林頓的總統生涯中起著核心作用,倡導了多項事業,她是克林頓身邊舉足輕重的顧問。米基·坎特沒有被克林頓選中擔任下一屆白宮總管,傳說希拉里是勸阻這一任命的顧問之一。後來,她同丈夫和他的其他三位最親密的顧問坐在一起,討論決定內閣成員人選。克林頓選擇威斯康星大學校長唐娜·沙拉拉擔任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人們認為她在背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比爾·克林頓也毫不隱諱希拉里在這類事務中的作用,他對《紐約日報》的記者說:“她在這些決定上向我提出建議,就像在以往的20年中,她對我作出的所有其他決定都提出過建議一樣。”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無論比爾或希拉里都不否認對方的所作所為與自己關係密切。他們兩人之間不存在像羅斯福夫婦之間的那種距離。她仔細分析他的看法,在他的理論中尋找漏洞;對他的演說進行評論,指出政策中的弱點。在政治舞臺上,他倆誰也否認不了對方在政治舞臺上的所作所為與自己相干。這是克林頓的幸運,亦是希拉里的幸運,只是她後來在萊溫斯基事件中要去承受一個女人所最難承受的痛苦和傷害,不過這也許是對第一夫人必備能力的一種考驗吧。

希拉里非常清楚在美國第一夫人還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角色,她的權力來自新聞界,要時刻應對來自男子世界的挑戰,但她更加堅信的是婦女們的地位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為了留戀過去的男子中心主義的信念而想遏制她們前進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因而希拉里成為打破男女分工的第一位第一夫人。她不像南希·里根那樣,透過“女性”的傳統手法在幕後悄悄操縱來施加影響,她直截了當地參與一切。她主張政府用人要相容幷蓄和多樣化。她提倡全國性的衛生保健、學校進步,甚至主張改進住房制度。她替婦女、窮苦人民和少數民族說話。她是兒童的辯護人,提倡進一步搞好兒童保育工作和產前護理工作,擴大學齡前兒童教育計劃。

她是強有力的,獨立自主的,毫無歉意地過分自信。無論在私人生活還是在公共事務中,她都是丈夫的平等夥伴。她是進入白宮的第一位這樣的婦女:在背景上跟其丈夫一樣,在自己的事業上跟丈夫一樣興旺發達,在建議採取政策行動方面跟其丈夫的顧問一樣有專業經驗。

她接替的是芭芭拉·布什的位子,卻沒有接受她的那種遠離政治的傳統,她是新一代的女性,不滿於只做賢內助,因此尼克松曾經預言,希拉里的獨立性在政治上有損於她的丈夫。但事實證明頗受爭議的希拉里雖然不能像芭芭拉那樣成為當今美國最受歡迎的家庭婦女,但她在任第一夫人期間所做的一切都將載入史冊,因為她改變了美國人對第一夫人所能實現的業績的看法。

希拉里的八年白宮生活於2001年結束,但她又創造了另一個美國曆史上的第一夫人的第一,即她成功當選為紐約州的參議員。

她自己也許放棄了在阿肯色州進入政界的機會;她也許放棄了擔任司法部長或最高法院法官的機會;她也許自己沒有去爭取建立權力基礎或是競選總統。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在白宮、在權力、專業和夥伴關係等方面作出了榜樣,她為今後一代代從政的婦女開闢了道路。

第一章 一個屬於她的位置二、金髮美女的政治與家庭

1992年到2001年的希拉里是公眾矚目的第一夫人、白宮的女主人,這是她的政治身份,但同時她又是一個女人,在那燦爛笑容的後面,在那歡言笑語的後面,在那個束髮帶的後面,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一個曾經遭受過痛苦但又取得了勝利的女人,一個對我們的時代抱有夢想的女人。她除了要發揮政治顧問和政策實踐者的非傳統角色,還要承擔作為妻子、女兒以及女性象徵的傳統職責。她沒有那種幸運能夠把她生存的各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