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民勞工營中工人的狀況。她會見了工人和他們的家屬,瞭解了他們的孩子遭受的苦難。後來,她又研究了實行種族隔離的學校所出現的種種問題。這些學校正在為爭取在尼克松政府統治下的免稅地位而鬥爭。她後來回到了紐黑文。這時她有了專業經驗,對兒童產生了興趣,為貧苦和社會地位低下兒童的利益獻身的決心更大了。

所以就在回校後的那個學期,希拉里選擇了跟相關的教師聽課,以使自己進一步提高對兒童法律理論的興趣,增長關於兒童發展問題的知識。她開始為耶魯大學的兩位教授工作。一位是心理學家喬·戈爾斯坦,另一位是精神病專家傑伊·卡茨。他們兩個都教授家庭法課程。戈爾斯坦的關於兒童和法律的課程深深地吸引了她。卡茨的家庭法課程尤為令人振奮。一學期中有四周,他邀請著名的兒童心理分析學家安娜·弗洛伊德幫助教課。她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兒,又是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

兩位教授鼓勵希拉里朝法律與兒童這個領域發展,並建議她參加兒童研究中心的課程。她去找了中心的主任阿爾·索爾內特博士和臨床主治醫師薩莉·普羅文斯博士,說服他們讓她在中心研究兒童的權利問題。她在那裡同教師薩莉·普羅文塞合作,研究兒童發展問題。此外,她還幫助研究一本《超越兒童的最大利益》的書。該書由弗洛伊德、戈爾斯坦和阿爾·索爾內特三人於1973年發表。該書的主題是,對在監護過程中發生衝突時的兒童的最大利益制定評估的標準。希拉里擔任研究助手,幫助查詢資料。

希拉里同安娜·弗洛伊德以及其他教師合作,參與對遊玩中的兒童的直接觀察。她協助該兒童研究中心的幼兒園老師,對兒童在診斷測試時進行觀察,並參加兒童發展文學閱讀研討班。她以早先致力於學習法律時的嚴謹精神,致力於學習兒童發展目標和需要的內容。她的研究工作著重於兒童期的正常發展及其變化。她對兒童生活的複雜性和深奧處的瞭解和同情,給她的導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整個這段時期,瑪麗安·賴特·埃德爾曼仍然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兩個人的合作工作已經結束,但精神聯絡卻從未中斷,從她一直不懈地致力於兒童權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這種影響的存在,當然,這是需要以希拉里對此問題的熱切關注與參與為基礎和前提條件的。

當她開始同紐黑文醫院的醫生一起,設法對摧殘兒童的案件草擬法規時,她對國家干預兒童監護工作這樣複雜問題的理解更深刻了。她於1974年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題為《法律下的兒童》,該文闡明瞭當孩子被家人虐待或受家人冷落,可能讓孩子承受無法補救的後果時,司法系統與社會想作出公允的判決是很難的。

當時,耶魯大學新成立了一個“法律服務組織”,希拉里幫助它制定兒童計劃。她還同“紐黑文法律援助協會”正式律師佩恩·羅迪恩合作,他在對待收養兒童的問題上同康涅狄格州打官司。他使希拉里認識到,要幫助受虐兒童或長期被父母冷落的小孩,最重要的是給他們關愛。

瑪麗安就是這樣一聲不響地“注視”著奔走忙碌的希拉里,對她的每一次維護兒童利益的實際行動發出會心的微笑。她並非時時出現在希拉里的生活中,卻永恆地居住在希拉里的精神世界裡。在希拉里未來的生活中,她還將遇到類似瑪麗安的友人和導師,她們無私地給予她幫助、支援和鼓勵,因為希拉里一直是一塊具有強烈吸引力的磁石。

不過,耶魯大學生活中的希拉里,固然把瑪麗安看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耶魯之戀”一劇最不能缺少的還是男主角———比爾·克林頓。

第三章 耶魯之戀四、阿肯色之行

希拉里和比爾都是把事業看得很重的一類人,但他們的確又彼此相愛,且關係是相當深厚的。但是,在他們的愛情中始終有一件事令人大傷腦筋,即是否去阿肯色州安家的問題。一般來說,北方城市的年輕人是不太願意在南方那樣落後的一個小州落下腳來的。希拉里又是個出類拔萃的女生,憑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北方大城市裡找到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而克林頓的目標卻早已鎖定在自己的故鄉———阿肯色州。

他們都在等待著最後的決定,誰也不願意讓對方受到傷害,也不希望匆忙中做出的決定有一天讓彼此後悔。在對未來的選擇問題上,兩個人都是格外慎重的,而且是負責任的,尤其是希拉里,在她終於下定決心後,她明白選擇阿肯色她將失去什麼,但她也相信自己必將收穫得更多。

1973年春,希拉里從耶魯法學院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