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人民公社制度會比蘇聯更快地實現共產主義大為氣憤。尤其叫赫魯曉夫冒火的是,l958 年毛計劃向廈門對面國民黨軍隊駐紮的金門島投彈轟炸時,竟沒有告訴他,理由是那“完全是中國的國內事務”。這就抹殺了一件事實,即美國與臺灣有同盟關係,正像中國與蘇聯一樣,而且這個被稱為內戰的事,可以引起超級大國之間的核對抗。當時赫魯曉夫正在戴維營同艾森豪威爾談判一個臨時性維持現狀的協議。在臺灣海峽的危機問題上,蘇聯拒絕支援中國同美國對抗,當然也就不會兌現以原子武器支援中國的諾言。到1960年中期,赫魯曉夫突然從中國撤走所有蘇聯專家,並且帶走他們設計的圖紙。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即向蘇聯共產黨發起了反對修正主義的攻擊。這一個分裂是很嚴酷的,因為中共和蘇共原是信念相同的,現在則互相指責對方背叛,彼此再也不能相容了。
歷史上的大躍進
偉大的中國革命的歷史現在還是處在大人物主宰的階段,毛澤東和領導層中同他相關聯的人物站在舞臺的中心。在他們的兩翼,有幾百萬幫助他創造歷史的積極分子,再外面的街道上,才是成億的中國人民。這當然是寫歷史的不可避免的歷程,特別是當研究工作不得不從國外以引證領導人的言論開始的時候,尤其如此。有些突破性研究已出現了,對於其他領導者和全國各地的支持者的研究資料已在積累起來。過一定時間後,我們就可以看到當地情況的編述、農民的不滿、幹部的情緒以及反映中國人民極其複雜多樣但真實經驗的作品。有些作品是要將實地調查和大量的個人回憶錄結合起來方能寫出的。
毛澤東在革命歷史上所處的地位甚至和他自己的群眾路線都不相一致。他在2O 世紀50 年代中期實行農業集體化時旅行全國各地的活動被宣傳為“讓他親手切一切農村的脈搏”。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到農村考察,我們都不可以斷言他是和當地幹部一塊兒談話,而不是和農民單獨談話。他不會比一個外國旅遊者更能夠撇開伴同他們的地方當局而同當地人談話。可是他一定能夠感覺得出來當時民眾的感情並有相應的反應。因此我們有理由理解革命中的民眾因素。毛在他的部隊前面站得多麼遠呢?
最為重要的是,大躍進是在農業集體化幾年後發生的事,這個集體化是經手操辦其事的地方千部堅定不移和全心全意工作的結果。千百萬人民,男人和婦女,黨員和非黨積極分子,都是政治積極分子和管理人。他們既是決心把革命進行到底的人,又是在革命中出類拔萃的人。他們是利用革命創造出來的機會,從群眾中嶄露頭角的。在社會結構上,他們的地位一般地說來是和帝制晚期和民國初期的下層士紳― 包括那些隸屬十L 層東家的管事、“不在鄉”地主、地方小官吏、地方幫派頭目、農民協會頭目、軍人以致其他曾經向農民催租徵稅、徵兵、派工、甚至橫行霸道的人― 相當的。我們在前面已經敘述過帝制時代末期這些下層士紳怎樣蛻變成土豪、小惡霸,不再依附那個時候的在城市裡的上層紳士階級的情況。
實在地說,整個土地改革的過程就是中共下部取代下層士紳舊的殘餘分子的過程。在實質上和生命力上,他們代表一個新的政權;但是從結構上講,他們更深地滲透到農村生活中,而且他們代表了黨的權威。下層士紳們在當地地位的提高,在某種程度上帶有自發性,而中共幹部則因代表更高的權威而達到統治地位。另外‘一種看法也是不可否認的,這就是農村中的新的積極分子一旦響應了號召並發現他們透過農業集體化可以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那麼他們就要做事情,而且準備做更多的事情。大躍進是很難剎車的,因為積極分子把農村重新組織起來以後,他們必須繼續於下去。
“解放”的結果是產生了一個新的階級,這個階級要不斷解放下去。
這個場景中的一部分,是青年們有機會在世界上出頭露面了。在20 世紀50 年代末期和60 年代初期,中國變成了一個年輕人的國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和過去決裂,急於競爭,獵取顯赫地位。你可以設想一些別的動機使他們如此,不一定是自私自利或物質方面的動機。!日的對農民生活的束縛解除了,識字運動普及了,人人享有平等的機會,都可以激發青年們參加一仲高尚的事業和為它們自我犧牲。
但是,展望中國的歷史,大躍進看起來就像是某一項古代巨大工程的最新版本。明朝重新鑿通大運河,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成都附近修建美國B 一29 重轟炸機基地,都是從農村中召集民工幹起來的。一個村長就可以奉命召集多少民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