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現象看來,要證明他的想法是錯誤的並不容易。

加世紀印年代初期使毛惴湍不安而且優心仲忡的是國家現有各種機構對於他的業績和政策廣泛地並且層出不窮地表現出否定或抹殺的態度。在一個以理想的和諧與團結為基礎的國家,各派領導人不能夠直接指名道姓地互相攻擊。舊時代中國官僚採用的老辦法是對準他們的外圍人員指桑罵槐。可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自由派殘餘人物一般都被打成右派分子而被清除,他們的位子如編輯、作家、新聞記者以及知識分子組織者,多被比較年輕的一代知識分子所補充。他們和一些政治派系領導人結合起來,也會用社論、雜文、評論、劇本以及其他文藝作品表明他們的態度。20 世紀oo 年代初期一群有才華的知識分子就使用伊素寓言式的文體,寫出間接的諷刺或歷史故事,對大躍進的失誤和毛的群眾動員策略加以批評。有的人甚至更進一步對毛在1942 年講話中的主張― 一切文學應該直接服務於革命― 提出疑問。這些批評性的意見多半在北京發表,在那裡主持工作的是北京市黨委書記彭真。

最後,毛擔心中國的人民革命會走上邪道去,這種擔心部分是由於看到蘇聯變質而產生的。他憎惡赫魯曉夫作為蘇聯領導人那種高壓作風,他倆不久便成為敵人。他看到蘇聯己在變成修正主義,就是說已經從對人民的普遍關心蛻化下去,而一個新的、以城市為中心的、技術上受過教育、在強大的秘密警察保護下的享有特權的統治階級成長起來了。以我們西方一般對蘇聯共產黨專政的評價來看,不能說毛的這種對蘇聯不信任的看法是錯誤的。不管怎麼說,他的個人動機是想使和他看法相同的支持者重新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不幸的事實是,毛一著手樹立一個幫派來反對他認為領導著經濟恢復工作的修正主義,他就顯示出一個政治家所有的才能和手法。在l 腸2 一l 腸5 年重新劃分陣營期間,毛把他的附和者統統集合起來。

兩條路線鬥爭和教育

毛先試著領導一個對農村黨員下部的整風運動。這樣做可以使毛創造一個靈活的臨時機構網,而且在1963 年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可以有兩條戰線的戰場:; 這時候是劉少奇做國家主席,鄧小平做黨的總書記。雙方都不能不同意黨在人民中間喪失了很大威信,腐化已經出現,士氣低落。雙方意見不同的是:進行這個整風,是用一種新的群眾運動在農村基層搞呢,還是限於黨內。

1964年中共發動了一個在農村幹部中整風的群眾運動。事實上,各村生產管理委員會中的主席、書記、會計、倉庫管理員等很快都開始在他們原來出身的農民頭上耍威風、擺架子。他們已經習慣於揩油、佔便宜、施小恩小惠、少做些重勞動、任意發號施令,自己則過得好些。搞“四清”就是針對那些作風_L 變成剝削者的幹部而來的。

中共為了剷除這些弊病,採用的辦法是派外來的工作隊去糾正當地幹部的歪風。這在程式上有點像最初土改時反對地主、惡城、上豪的樣子。工作隊先在村裡住幾個星期,訪貧問苦,跟貧困戶拉好關係,收集對當地幹部的怨恨和證據,然後用無止境的盤問、逼供收叢集眾鬥爭會上的材料。這都是和反對知識分子和官僚主義者的鬥爭一樣的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己經變成中共操縱的農民參加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這些農民已經不是舊日行刑現場的消極旁觀者,現在他們已變成當局指定的鬥爭物件的吵吵嚷鑲的控訴者了。

黨的官員們對於毛又要搞一次群眾運動來整風不大起勁。毛失望之餘,在1965 年就開始向黨外尋找一種整風辦法。

同時,毛想解放中國農民並透過教育使他們成為有知識的公民― 這種理想,西方自由派改革家是很容易接受的― 這一希望也受到挫折。教育向來是尊祟孔孟之道的人主要關心的事情。大躍進面對著一個雙重問題:怎樣按照新的安排使普通人都能受到教育,同時還繼續透過現有的中學和大專院校制度培養必需的人材。新的努力集中於創辦延安時期實行過的“民辦”半工半讀學校,於是成百上千的半工半讀中學到處成立,學制則改變美國式的12 年制,縮短為蘇聯式的10 年一貫制。為了使普通民眾就學,不得不簡化教學內容,因此教科書必須重新編寫。編寫人員短缺,專科教材因沒有人寫而簡直沒辦法找到。把歡呼口號的農民現炒現賣地變成“科學家”去充當技術員,證明是沒有效益的。不管怎樣,半工半讀學校總不如正規的學校。

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給半工半讀學校造成一個壞的名聲。人們把它看成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