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觀察力是非常敏銳的。
“今上推崇經世濟用,確與舜水兄之學說相似。”張煌言也不諱言,並且覺得自己的老友將會得到聖上喜愛,併為此而高興,“覲見面奏時必為聖上所喜,舜水兄大展才華之日不遠矣。”
朱之瑜的學術博採眾家所長,常謂“千金之裘,非集於一狐之腋”,博通經史,最喜《資治通鑑》,長於《春秋》;道德上,主張忠君愛國,推崇蘇武、文天祥的偉大人格。正是這種不尚虛華的學風、紮實嚴謹的學問和剛直崇高的人格,他的學術於日本發揚光大,當時的日本學者以師事朱之瑜為榮,比擬為“七十子之事孔子”。
而博採眾長,取精華、棄糟粕,這也正是朱永興所提倡和尊循的。
“今上英明。”朱之瑜精神一振,倒不是因為可能會當官,而是自己的學問會得到讚賞,這才是一個讀書人最感欣慰的事情。
朱之瑜論學問,以實用為標準。所謂實用者,一曰有益於自己身心,二曰有益於社會。他說:“為學之道,在於近裡著己,有益天下國家,不在掉弄虛脾,捕風捉影勿剽竊粉飾自號於人曰‘我儒者也’。處之危疑而弗能決,投之艱大而弗能勝,豈儒者哉?”
“舜水兄還有所不知啊!”張煌言輕輕嘆了口氣,說道:“若按聖上的心思,恐怕這儒學要沒落了。嗯,聖上尊亞聖,也不好這麼說。但聖上對儒學的一些理論確是有些厭惡,只是耐著性子,暫且隱忍不發而已。”
“聖上年輕氣盛,有些偏頗也在所難免吧?”朱之瑜不太確定地說道:“蒼水兄已入閣封相,為何不多勸勸聖上?”
張煌言苦笑了一下,說道:“今上學問日漲,且言而據,行而有效,空言相勸無益啊!”
朱之瑜雖然想歸國效力,但並沒有想到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未完待續。。)
第十一章 杭州,西湖
“聖上有旨,朕至杭州,勿分軍民老幼,皆可仰首觀覘,低語談論。”幾名御前侍衛放慢了速度,伴隨著嗒嗒的馬蹄聲,齊聲高喊著向前小跑。
喧譁聲從圍觀的百姓中依次響起,片刻後便皆伸長了脖子,期待的望著遠方。
龍旗過去之後,又有隨行甲士手持著北斗旗一、纛、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白澤、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其中又有紅方傘、雉扇、朱團扇、羽葆幢、豹尾、龍頭竿、信幡、傳教幡、告止幡、絳引幡、戟氅、戈氅、儀閎氅等名目繁多的器物作為引導,緩緩行過。帝王的儀仗雖然經過刪簡,但還是讓百姓們讚歎不已。
當一身明黃盔甲的朱永興由侍衛緊密的保護著,在華蓋下微露身形時,百姓們便叩下頭去,“萬歲,萬歲!”的呼喝聲由散亂到整齊,越來越響亮,聲震四野。
朱永興已經下了車駕,而騎馬緩行,以彰顯年輕與英武。當然,他也不太喜歡那種皇帝乘坐的大輅車。
大輅車,是古代帝王乘坐的一種車。在古代,皇帝出行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皇帝出行的儀仗叫“鹵簿”,大輅車是鹵簿的一部分。鹵簿在漢代已經出現,秦漢時,皇帝大駕侍從車隊八十一乘;唐時候皇帝的依仗隊,前後排列一百二十個方陣;宋時威勢更盛,儀仗隊伍超過兩萬人;明清皇帝的出行儀式也規定不同的級別和種類。
從這些資料來看,朱永興這不到千人的護衛和儀仗。還是很簡樸的。當然,在朱永興看來,已經足夠喧囂奢華了。
可惜沒有擴音喇叭啊!朱永興在馬上向著百姓招了招手,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看見,但聽聲音,似乎更響亮了。
不管是真心拜服的。還是來看熱鬧的,總之是增加了氣勢,擴大了影響。這對於朱永興官定武聖的初衷,還是很有利的。
他們應該是真心的。是我恢復了他們的衣冠,承繼了漢家的傳統,把他們從韃虜的暴虐和貪婪中解救出來,並且使他們不會再受到愚弄而變得麻木不仁。雖然我做的還不是很多,但對於質樸的百姓來說,能少交點賦稅。能少受官府的壓榨,能享受到太平,便足以感恩戴德了。
歡呼吧,這是我的努力得來的,以後還會給予你們更多,使你們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都能挺起胸膛,都能以身為明國國民而自豪。
撫有萬民。君臨天下。朱永興感受到了帝王之威,也倍覺肩上的沉重。他的子民在歡呼聲中。寄予的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