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部分

,汝以實績說話,又有朕力挺,誰敢說三道四?”

宗守義跪伏於地,泣道:“陛下如此信重,微臣再無別話可說。”

“起來。”朱永興伸手攙扶,親切地說道:“朕與你多年不見,你心裡有些生疏,又有些拘謹,甚至是害怕,這亦是人之常理。今日召見,朕一來是給你交個底兒,二來是讓你看看,朕雖是九五之尊,卻也未變。”

“是。萬歲依然是英明神武,依然是仁德寬厚”

“呵呵。”朱永興擺了擺手,苦笑道:“朕沒變,可你們都變了。歌功頌德嘛,還是日後再說好了。你這兩日且歇息,或在城內隨意走走看看,然後隨朕去杭州。嗯,朕在路上也好與你暢談。”

宗守義想開口詢問,但到底還是知機地閉上了嘴。隨駕出巡,那是多大的榮耀;伴駕暢談,又是多大的恩寵。

看著宗守義感恩戴德地告退而去,朱永興這才轉身離開,前往總理處詢問出巡的準備工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景自不必說,但朱永興出巡杭州卻並不只是攜妻兒公費旅遊,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因為杭州不僅有美不勝收的西湖,還有“心昭日月”的嶽王廟。

歷史上,中國的文聖是沒有什麼爭議的,那是大聖先師孔子。而武聖則因朝代不同,以及政治傾向,而有變更。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三國時期,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亦多有褒封。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民間廣為信奉。

但朱永興卻覺得姜子牙和關公都不適合成為武聖,更準確地說,是不該得到如此尊崇的地位,或者說有一位民族英雄更應該被景仰,被萬世推崇。那就是嶽王,嶽武穆。

翻開圍繞武聖這一稱號的歷史,可以看到,尚武力、重外敵的有為之君,無人尊重關羽,不僅是不尊重,反而是儘量降低關羽的地位。但當國家政權比較穩定,皇帝又是那種沒什麼志向,只重視自己享樂的,就會大肆吹捧關羽,越懶惰、越喜歡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兇。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以重文輕武所著稱,卻儘量降低關羽的地位,將其畫像從武聖廟中撤下,因為他認為關羽不配。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關羽當回事的皇帝,將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覆到漢壽亭侯而已。

而加封關羽最起勁的三個皇帝,一個是宋徽宗趙佶,一個是高宗趙構,另一個是明神宗趙翊鈞。趙佶一手策劃了靖康之恥,趙構為能偏安一隅而殺害了岳飛,朱翊鈞呢,好象是和大臣們賭氣,三十年不上朝。

當然,這三個皇帝是無道,卻不是糊塗,甚至可以說是聰明。他們做事雖即不利國也不利民,卻常常利已,也就是說能滿足他們的私慾。他們認識到抬高關羽地位對其統治的好處,而這一點,卻不是糊塗人能看出來的。

當一個人被馴化得認為一個一生只能靠匹夫之勇殺幾個敵人大將,而指揮戰鬥則錯誤不斷,最終兵敗身死的人為“武聖”的時候,那麼這個人也就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或者說其思考能力已經被禁錮住了,這樣的人是極其容易統治的。

由此看來,當統治者的統治重心為對付外敵時,就需要姜尚這種治世之能臣,岳飛這種驍勇將帥,整個社會都以能夠培養髮現這樣的人才為國家的頭等大事。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就是這樣的時代。但當統治者認為外敵不足患,而將其統治重心轉移到防範內部人民身上時,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者出現。皇帝希望保持強悍的民風,關羽就被貶;皇帝強化對內統治、弱化人民時就提高關羽的地位。

等到了滿清,因為嶽王抗擊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滿族人的祖先。所以,在清朝建立以後,有關岳飛的《說岳全傳》等小說被全面禁燬,滿清統治者開始全力拔高關羽的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識,並在官方給了武聖以明確的定義。

當然,對於姜子牙、關公、嶽王,朱永興都是景仰和欽佩的,但一個民族要提倡什麼,要更尊崇什麼樣的英雄,他在心中自然有所取捨。同時,這也是向中外表明一種政治態度,那就是絕不偏安,絕不議和,定要直搗黃龍,光復河山。說到底,這也是從政治層面來加以考慮,與或尊崇姜子牙,與或尊崇關公,或尊崇嶽王的那些皇帝差不多的目的。

將岳廟升格為“武廟”,與文廟並列,斥資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