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湄公省初建時便任事,勤懇忠心。”
“莫海發?嗯,朕有印象。”朱永興點了點頭,用有經驗的官員比從他地調派更加合適,只是現在似乎還有些操之過急,“真臘有內亂跡象,據你看,會在何時爆發?”
真臘孱弱,原來是暹羅與南阮爭雄的舞臺。圍繞王位,真臘國曾發生多次奪嫡之爭,每逢真臘內亂,南阮與暹羅總是不失時機地介入其中,出兵幫助其中一方登上王位。這種情況在明軍於湄公、河仙開始蠶食擴張後,便有了很大的改變。
暹羅國內部不穩,無力再對真臘施加壓力;北鄭擊敗南阮後,忙於穩固佔領之地,也暫時缺乏用兵的實力。也就是說,真臘如果在短期爆發內亂,幾乎只有明軍能夠左右局勢。
待到宗守義詳細敘述了真臘現在的情形,朱永興思索良久,輕輕搖頭道:“一口吞下真臘,還是過於操切了。在國內戰事未結束之前,對於湄、河兩省的兵力和物資的援助,朝廷還力有未逮。嗯,朕看可以先裂其國,日後再切實佔領。”
控制和佔領,這是個火候問題,是先控制,還是先佔領,要考慮到很多因素。軍力的強弱,地方民眾的反抗程度,上層的性格和傾向但在宗守義看來,朱永興的辦法似乎更加高明,更加穩妥,能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戰果。
“匿螉秋和匿螉嫩不是爭位嗎,那就都為王,咱們扶持那個勢力較弱小的。”朱永興還在敘述著自己的想法,“將真臘一分為二,扶槙一個傀儡政權,使當地民眾的反抗情緒降到最低,然後慢慢消化。另外——”朱永興想了想,微微一笑,“新控制的地區鼓勵他們多種經濟作物,比如甘蔗、棉花等等,那應該很賺錢。糧食呢,由佔領區供應。”
宗守義一下子沒明白過來,很賺錢,為什麼不自己種?但他看到朱永興意味深長的笑意,仔細思索,立刻醒悟了。
經濟作物確實很賺錢,但錢能吃嗎?在糧食需要從外供給的情況下,造反作亂會成功嗎?
為什麼在土地肥沃的地方會鬧饑荒?因為殖民者的貪婪,因為經濟作物的大肆種植,因為糧食作物種得太少了。
當然,這些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宗守義不知道,他只為聖上能有如此高明且隱蔽的見識而感到欽佩無比。
“真臘內亂在即,隆華,你還要當上一兩年的總督。”朱永興想清楚了,耳提面命之下,宗守義會把湄、河兩省的事情處理得更好,起碼暫時是不好換人的,“明年便要北伐,成功之後,內閣還缺首輔、次輔,朕給你留著位置。”
宗守義現在真是大吃一驚,趕緊跪下謙辭,“萬歲,微臣才疏學淺,資歷不足,萬不敢存此奢望。還請萬歲三思。”
明代,以太祖廢除丞相制度為標誌,皇權更加惡性膨脹,繼而以翰林為主要選擇的物件的大學士制度開始出現。明成祖即位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仁宗時,任用楊士奇、楊榮為華蓋殿、謹身殿大學士,權力加重。明世宗時,改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將大學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書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實有宰相之權。
隨著權力的不斷增大,內閣成為一個重要的部門。於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內閣大學士開始由尚書擔任,而這些尚書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於是六部尚書有事只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等於又恢復了中書省統率六部的舊制。後來內閣大學士又按地位高低順序,分為首輔、次輔、群輔,首輔“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未完待續。。)
第九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
正因為在明朝中後期的內閣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別內閣輔臣的權力也象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曾相繼出現了象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所以在朱永興這樣英明外露、勤奮儉樸的君主登基後,大多數人都認為朝廷雖有內閣,但卻會象太祖時那樣,不會設類似於宰相的首輔。
再說到宗守義的資歷,數年前不過是派往安南莫氏的一個使者,只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如今作為封疆大吏,已經相當顯眼,宗守義又豈敢再招人妒,作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什麼資歷,難道要磨平了稜角,成為因循守舊、八面玲瓏的老朽,才配當首輔?”朱永興一哂,斥道:“至於才略,更不是什麼功名可代表的。所謂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