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拜。賜座。諸位不需推辭。”
“臣等謝陛下恩典。”閣臣們施禮謝恩,在早已擺好的椅子上恭謹就坐。
雖然在機構上基本採取了以往的名稱,變動不大,但也是為了不引起太大的負面影響,以後當然會有所增減。目前明政府的內閣由九人組成,與古代的六部九卿是一樣的人數。
禮部:暫含外政司。教育司,民政司,民族司;尚書:陳紹愉;
兵部:未設尚書,暫由下設的參謀總部推吳三桂或皮熊出席內閣會議;兵部下暫含軍工司,陸軍司。海軍司,後勤司,退伍軍人安置司;
吏部:暫含人事司,稽考司,書院;尚書:劉佐宸;
戶部:暫含審記司,統計司,度支司,海關,銀行;尚書:由原王府長史易成簡拔擔任;
刑部:暫含司法廳,公安司;尚書:張煌言;
工部:更名為農工商部;暫含建設司,交通司,水利司,商務司,郵傳司,農業司;尚書為蔡明;
監察部:尚書為周良甫;
國家安全部:尚書為葉虎;
大理寺:正卿為郭之奇。
先以最能讓人認同的政府機構進行工作,日後再逐漸細分,這是朱永興的思路。在他想來,工部、禮部中便可劃分出外交部、教育部、農林部、商務部、水利部等機構,刑部又可分出司法部、公安部以後呢,還會設首輔,次輔,使內閣的職能更全,權力更大。
但現在,機構暫時合併,一是精簡,二是某些事務還未做大,制度還未完善,還沒有單獨劃出的必要。
其實對於這早朝,朱永興覺得作用不大,而且很折騰人。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凌晨三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晨五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然後,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這就好象領導天天召集屬下開會一樣,有沒有事都得浪費時間聚一次,見見面,聽聽讚頌。可要說當面聽到問題,馬上便能做出正確決定,朱永興覺得不太可能。
而早朝時皇帝若是未臨百官,便會被視為怠政、倦政,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對此,朱永興卻不贊同。看看崇禎,應該算是明朝最勤奮的皇帝了,根據史料記載:崇禎雄心壯志;立志做箇中興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摺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而且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還要勤政。
結果呢,他越勤政,國家越亂,政務越糟。可見勤奮未必正確,事必躬親未必便會做好事情。
所以,朱永興登基之後,雖然沒有去掉早朝,但卻頂著反對之聲,把時間推後到早上八點。就算是開會,也得吃了早飯才有精神吧?若是有緊急的事情,朱永興又不實行宮禁,總理處晝夜有人值守,難道還能耽擱了?不知道凌晨是人睏意正濃的時刻嗎,腦子反應遲鈍,怎麼能處理好政事?
“雖說國家目前以農業為重,但農工商並舉,亦是治平之道。”朱永興見眾閣臣落座,繼續說道:“便如沿海漁民,以駕舟捕撈為主業;蘇松織工,以紡紗織布來謀生。難道非要讓他們去耕種田畝,才算是務了正業?豁除匠籍,是革除弊政,減輕他們的負擔。這一點,諸位要心中清楚。所以呢,工部的奏摺,朕不準。”
工部尚書蔡明猶豫了一下,躬身奏道:“啟奏陛下,自豁除匠籍後,蘇松織工自是感恩戴德,然絲綢行業若是興盛,家家便會以養蠶為業,從妻絡夫織,到積累錢財後又增置綢機,則織者愈多,耕者愈少。”(未完待續。。)
第二章 無題
積累資金?擴大再生產?朱永興微微一笑,蘇松等地的紡織業有悠久的傳統,不管是絲綢,還是棉布,都名聲在外而且就現在的狀況而言,遠沒有達到明朝時繁盛的程度。這織工有了餘錢便想著多置幾張織機,與農民有了錢想買田地是一個道理。
“衣食住行,這衣還排在首位呢!”朱永興笑著說道:“人操百業,皆是自食其力。政府應以引導為主,切不可強令更改。重農包括很多方面,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租牛租馬,挑選良種等等,倒不必讓他業人等盡皆耕種。”
“是,微臣回去細思,再上條陳。”蔡明躬身領命。
“張卿——”朱永興把目光轉向張煌言,張煌言趕忙正襟危坐,聆聽聖諭,“司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