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3部分

—”

“閉嘴。”賀九義一揮手,一個侍衛已經邁步上前,兩個大嘴巴抽上去,緬使立刻安靜了。

“回去告訴汝王,速將太上皇等人禮送我軍,我軍亦將退出緬境;否則,我軍自會去阿瓦城下接駕。”賀九義停頓了一下,又厲聲說道:“若敢加一指於太上皇等人,我朝將起舉國之師,興滅國之事。滾吧!”

緬使被連推帶踢地趕出了營帳,不少兵丁在路旁圍觀著,取笑著。他突然轉頭想尋找一個聲音的來源,因為那不是漢語,而是撣族語,然後——他依稀看到人群中幾個打扮怪異的人在指點著說話。

緬使剛被趕走,鄭昭仁便從屏風後閃了出來,笑著衝賀九義點了點頭,“訊息已確實了,緬甸已立新王。緬使應該看到咱們安排的假撣族,還有江上的船隻,嗯,這場戰爭差不多該結束了。”

賀九義還稍有疑慮,試探著問道:“如此對待緬使,會不會使緬人惱羞成怒?”

“緬人會如何想?”賀九義反問了一句,又馬上自問自答道:“緬人定是認為咱們在故意激怒他們,要借刀殺人。然後再起復仇之師,興滅國之戰。嗯,若是這樣,他們反倒不會加害皇室。”

“如果緬人不會如此聰明呢?”賀九義接著問道。

“那又如何?”鄭昭仁不在意地擺了擺手,說道:“若是接詔便退,豈不讓緬人更有所恃?只有這般強硬,方能使緬人重新權衡利弊。若是象瓦刺一樣,覺得扣留皇室並無作用,自然便會迫不及待地禮送而出了。”

賀九義點了點頭,這正是已立新君的好處。若永曆依然是皇上,那不管這詔書是情願的,還是被迫的,都會使他陷入困境。依詔而退兵吧,可算是白忙一場,又令將士寒心;抗旨而行吧,救出永曆還算是功罪相抵,若永曆有個三長兩短,那他豈不是間接的兇手?以後呢,也難免有人以此生事,指責他不敬皇帝,不尊皇室。

鄭昭仁已從地上撿起了玉匣,展開詔書細讀,一邊讀一邊搖頭,“就不知道拖延嗎?硬頂著不下這份詔書,將士們才敢繼續前進而不必有絲毫的顧慮;而現在既然詔了,如果不是新皇在位,那將士們只要不遵旨,一個跋扈的罪名就已經跑不掉了。就算是把您救出來,將來說不定還會有人為此生疑,這讓忠勇將士們如何處之?”

賀九義深以為然,永曆君臣為緬人所囚禁,這詔書自然不會心甘情願,但誰敢抗命不遵呢?就算是晉王李定國,恐怕也會因為西營的出身而不敢授人以柄吧?

鄭昭仁品評了一番,又與賀九義商議起軍事佈置。雖然停戰的前提是緬甸送出永曆君臣,但卻不意味著明軍要撤出已經佔領的土地。對於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朱永興顯然是不講究什麼信義的。r1152

第五十七章 接駕

感謝我想遠飛2012,清茶待客,我是第二條蟲,七色星,巍子hdw,小事一樁,jack7106,特快7785,老虎不發威2,vladimir,色劍,東莞光頭王,amamibaoba,三省三思,jiangr,讀書流浪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工作順利,生活開心。

*

“明軍置永曆的詔書於不顧?”莽白的臉上並沒有太大的驚訝,明朝已立新君,顯然已經讓永曆的價值大為降低,退兵詔書也不過是試試而已,他思索著說道:“本王覺得明軍的將領應該是新皇的親信,如此強硬,必有陰謀。”

“大王英明。”一個緬官先恭維了一句,然後分析道:“這應該是新皇借刀殺人之計,借我國之手除掉永曆,他便可以坐穩龍椅,再無顧慮了。”

“臣也是這樣認為。”另一個緬官顯得很有學識,說得比上一個同僚更加清楚明晰,“中華已立新皇,乃是效當年英宗被瓦刺俘虜之故事。然新皇必然亦會擔憂迎回永曆後重演‘奪門之變’,是以故意激怒我國,行借刀殺人之計,一舉除去威脅。”

“嗯,這個英宗和‘奪門之變’是怎麼回事,你給本王講一講。”莽白倒沒掩飾自己的無知,畢竟這不是本國之事。又是舊史,他不知道也不算什麼。

“是,謹遵大王吩咐。當年土木堡”緬臣侃侃而談,心中高興,有了顯擺的機會。日後怕是要得到重用了吧?

莽白聽完講述,連連點頭,恍然道:“原來如此。中華立新皇,是為安定人心,亦是不為外國所乘;但從永曆這邊看來,卻是形如謀朝篡位。”

“立新皇亦有權宜之意。”緬臣得意地繼續顯擺。“永曆回國可能被繼續軟禁,不會有什麼影響。可若永曆再有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