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大明籍,那便是大明人,何來異族之說?”
“對,對,是明人,不是異族。”宗守義呵呵一笑,伸手相請,兩人謙讓著出門而去。
如今的西貢已經大變了樣子,各國商館林立,街道寬敞,已經顯出了繁榮之象。人種各異,行於路上,又透出開放之風。只要環境安定,百姓能吃飽穿暖,便有心也有力去建設,加上招商引資的幫助,西貢乃至湄公、河仙兩省都在快速地發展。
土地肥沃,水量充沛,氣候適宜,一年三四熟的收成,湄公、河仙兩省正按照朱永興的設想,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糧食基地,為抗清戰爭提供著力量。而國籍制度,以及入籍之後所一視同仁的優惠政策,則在很大程度上消彌了各民族的隔閡,並使其他民族有了學漢字、說漢語的熱情。
沒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一個民族則丟掉了最重要的東西,或是被同化,或是消逝於歷史的長河。而大明國籍對民族的區分很苛刻,除了國內已存在的以外,象真臘、廣南的各民族,入籍之後統稱“明人”,連民族的稱呼都取消了。
一面寬柔,一面苛刻,可謂是胡蘿蔔加大棒。目的很簡單,忘掉原來的民族,只記得自己是大明國民便夠了。
而一方面向湄河兩省填充漢人,比如因沿海遷界而逃出或有意遷移的,還有海南的降兵及家屬;另一方面又把他族百姓遷往四川安家落戶,以保持本地區漢人數量不致落於劣勢。一進一出,既能保證對本地的統治,又能使四川得到人口勞力,儘快地恢復生氣。
當然,東征的順利一下子使湄河兩省吸收大陸移民的速度放慢了下來。畢竟,故土難離,既然已經被明軍從苦海中解救,有信心的便不再願意背井離鄉,去海外之地安家了。雖然朱永興等人已經把湄公、河仙,以及佔領安南的地方視為大明領土,但在普通百姓的心中還不是這樣認同。
廣南國阮氏的失敗,對於湄公、河仙兩省兩說,卻是實力增強的一個機會。占城國在授意下,允許大批廣南國難民借道進入湄河兩省,明軍又用船隻趁亂將順化炮廠的裝置、成品、半成品、原料等悉數運回,軍工能力躍上了一個臺階。
與英國合作的船廠也製造出了近海戰船,再加上戰敗前來投奔的廣南國的艦船,一支小型艦隊也已組建成形。簡單地說,憑藉海陸兩軍,湄河兩省已經具有了獨力支撐的能力,朱永興可以不必擔心要抽調國內軍力來援助兩省了。
當然,對於北鄭的勝利,朱永興也心存著警惕。下一階段,便是要加強北方安南佔領區的軍事實力,並且在南方扶持占城,對北鄭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朱永興的計劃是在奪取江南後,再一舉解決中南地區僅存的尚能對明軍構成些威脅的北鄭勢力。
而北鄭終於擊敗了宿敵南阮,卻因為所佔地域的關係,暴露出了致命的弱點。中南半島地域狹長,對於擁有強大水師的明軍來說,便可以兩棲登陸,將駐防的北鄭軍隊攔腰切成數段。朱永興倒是挺希望能親手導演一出類似於仁川登陸的好戲,在軍事歷史上寫上濃重的一筆。
但事實證明,他似乎有些多慮了。北鄭取得勝利後,並未氣勢洶洶,甚至對明軍扶持的占城國也沒有逼迫過緊。幾番談判試探後,雖然雙方沒有達成一致,北鄭也就預設了占城國對原廣南國一些地區的佔領,有將擴張的矛頭轉向真臘的態勢。而對南明,北鄭則依然恭順,還送來了不少的財物,感謝明朝在鄭阮戰爭中的幫助。
是被打怕了,還是在隱忍?朱永興有些不太確定,但財物卻是照單全收。說起來,明軍打擊南阮水師,也確實對北鄭幫助甚大。
相比於北鄭的知情識趣,已經亡國的南阮卻有些不識好歹。
“腦子進水了。復國,復個屁國。”朱永興本來想安撫一下原廣南國國王阮福瀕,使那些阮氏王公貴族安心居住在海南,起到那種類似於富豪移民的作用,能夠利用他們攜來的大量金銀財物,沒想到卻是一出申包胥哭秦庭的戲碼。
機要室的幾位對視一下,自動過濾掉岷王爺的粗口。
查如龍輕咳了一聲,笑道:“殿下不必氣惱,晾一段時間,他們就該有所覺悟了。收留他們,主要是安撫那些廣南國難民。至於財物,他們難道不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讓商團的人多去遊說,早晚會答應下來。”
朱永興點了點頭,也覺得這麼失態有損形象。沉吟了半晌,穩定了下情緒,開口說道:“讓人看著他們,不要他們胡亂走動,老實呆在海南。嗯,還有北鄭方面的情報,也要多加刺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