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畢竟他的頭腦中還是以傳統的思路為主,覺得這種內部的清洗和整頓便應該嚴酷無情,只有徹底消除異己,才能最後放心。
屠刀一經舉起,便再難放下。不能統一思想的,便從上加以消滅。這樣的思路和行為一旦形成,朱永興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況且,這些失意官員是夠瘋狂,卻不夠份量。對他們尚且冷酷無情,那緬甸的永曆君臣會是如何下場,便難免令人產生聯想。
以朱永興目前的權勢和威望,本不必再顧及晉王李定國的想法。可現在抗清戰爭正進行到關鍵的時期,急需要穩定,特別是軍隊的穩定。李定國功勳卓著,又曾在朝廷中一王獨大,在以大西軍為主體的明軍中,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抗衡朱永興?繳還了黃鋮的晉王李定國顯然沒有了那樣的資本,可朱永興要進行清洗,也不得不顧及操作的成本。如果因此給別人一種算後賬的印象,那包括十三家在內的抗清武裝中,該有多少出身不正的人由此惶惶,難以歸心。
從歷史上看,同農民軍聯合抗清是從隆武帝開始,說明一些南明有識之士已經看到國內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一客觀事實。當時的明朝官軍雖多,將領和士卒卻都已極,要支撐抗清大業的唯一辦法就是倚靠農民軍,使之納入己範。
但南明缺乏具有戰略眼光且胸襟廣闊的領導人,從隆武到永曆,朝廷中的官紳大多數是把聯合農民軍作為權宜之計,內心裡往往對農民軍深懷敵意,私下甚至在某些公開場合仍斥之為“賊”。每當形勢危急之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