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的有利方面是能夠進行對敵人不利的戰略部署和迫其轉移軍力,有效突擊與打擊敵軍;而其不利方面則是實施條件非常嚴酷,無論在計劃準備、組織實施、指揮協同、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都會較其他進攻樣式更為困難。
比如強渡海區、敵前登陸、背水攻堅帶來的高難度、高損耗和高風險也是其他進攻作戰所無法比擬的。作戰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將會造成巨大損失,即便是登陸作戰取得勝利,也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
說到底,兩棲作戰即便在現代戰爭中也是最為複雜的軍事行動,需要機動力、海上運輸、後勤和戰略等方面的協調化、專業化、複雜化。比如專門用於運載登陸作戰部隊的人員、物資、裝備,並能在海灘登陸的兩棲艦艇,更是在二戰中才出現的。
當然,海上輸送兵力古已有之,也就是說並不是沒有兩棲艦艇便不能實施兩棲作戰,而是說難度可能會加大。其次,還有如何確保部隊的迅速到達以及支援更大規模後續部隊的困難。因為兩棲作戰的進攻速度是關鍵因素。它可讓迅速部署的大規模後續部隊充分發揮戰略作戰的突然性效果。
缺乏專業的登陸艦艇,缺乏專業的、快速修建臨時港口設施的工兵和器材,當一個個困難被羅列出來之後,便是爭取一個個地加以解決。
在山東的登陸作戰,其實便是一次預演和檢驗。而朱永興所提出的一劍封喉計劃顯然規模更大,要求更高。
得益於膠東於七在內部的配合響應。明軍在山東的登陸作戰獲得了成功。但這只是一萬多人的行動,而且是於七所部成功截斷了清軍的訊息通道,為登陸部隊爭取了時間所形成的戰果。
在穩固膠東後,參謀總部再次探討、商議了“一劍封喉”的作戰計劃。因為膠東可以作為前進基地,把兵力和物資提前運往膠東,跨越渤海灣在遼西走廊登陸,顯然更加容易,成功的可能更大。
早在西元前55年,凱撒就曾領軍穿越英吉利海峽。登陸不列顛群島。但明軍不是侵略者,是解放者,便不能“以戰養戰”,從凋弊的佔領區就地搜刮給養。這也是相當不利的一個問題。
當一個宏偉的計劃因為條件所限,以及安全性的考慮,而不得不放棄時,制定計劃者的鬱悶和失落是難以形容的。朱永興現在便是如此的心緒,總參謀部經過了反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即便以膠東為前進基地,在遼西走廊實施登陸作戰的兵力最多也不超過五萬。
五萬。或許能成功阻隔關內外的聯絡,也或許會被擊敗而損失慘重。同時,後勤運輸的壓力將使其他方面的部隊難以展開戰略性的行動。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朱永興知道這必須由自己來決定。無論他的決定是什麼,總參謀部和明軍都會全力以赴,可他會用幾萬人的生命為代價。去贏取一場旨在標榜自己的可能的勝利嗎?
因為他是皇帝,因為是他提出的計劃,因為他成功的事例,因為他幾乎沒有差錯的英明,因為臣子們對他的敬仰和崇拜。朱永興本可以頑固,本可以堅持,但他沒有那麼做。
“五萬並不足以有十足的取勝把握。”朱永興經過了一夜的思考,終於還是自己否決自己,他苦笑著連連搖頭,“這也是我軍武器裝備全部換裝後所帶來的不利吧,對後勤要求更高。一旦把這五萬兵投入遼西走廊,彈藥、糧草等物資的運輸補給的壓力太大。其他方面的部隊因此便無法有大的動作,可謂是顧此失彼。”
吳三桂等人靜靜地聽著,這畢竟是皇上制定的計劃,也為之籌劃準備了相當長的時間,現在也不是說完全沒有希望,但皇上似乎要加以否定,重新考慮北伐的戰略了。從這一點上,不慕虛名、從諫如流的評價,皇上便當之無愧。
“所以,朕決定重新修改北伐的戰略計劃。”朱永興說完之後,長出了一口氣,是輕鬆,還是無奈,或是兼而有之,他也說不清楚,“但兩棲登陸還是要進行,在遼東,規模小一些,牽制還是需要的。你們看地圖,能借膠東之利的有好幾個地方。”
在地圖上一眼看上去,離膠東半島最近的遼東地區便是旅順。然後再將登萊、旅順、皮島、寬靉連為一線,便可徹底完成對遼東的海上封鎖。而這個思路,又與歷史上東江鎮所起到的作用差不多。在朝鮮已經明確態度之後,實施這個戰略則更加有利。
也就是說,朱永興放棄了以險求勝的策略,而改為以穩求勝。在各處牽制滿清的情況下,由南至北,用堂堂正正的戰法來取得北伐的勝利。至於遼東,讓滿清退回去也無不可。
以全國對遼東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