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阻擋其西進,便會威脅到揚州和運河。漕運若斷,清廷錢糧將更加吃緊,積蓄的錢財將很快花費殆盡。
看吧,攤子鋪得太大,到處都想守住,到處又都面臨威脅。而明軍逼迫吳三桂反正後,現在已經把佔領地區聯成了一片,可以從容調兵,聚攻於一點。
朱永興曾與參謀們反覆研究過,並進行了換位思考。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清廷最有力的反擊應該是放棄江浙,集兵於武昌,與明軍作決一勝負的大戰。這樣做的風險很大,敗則大江以南盡失,勝則可由嶽州、長沙南下,直指滇黔,將明軍的光復地區重新分割。
風險大也比坐著慢慢等死強!朱永興覺得清軍再這樣逐地據守,與坐以待斃沒有什麼區別。在三藩之亂時,連康熙都知道“分兵則勢單,以次剿取,馬匹疲勞,不堪馳使,豈能勝利?如今之計,只有先取常德、長沙,以寒賊膽,方為制勝之策。”而清廷直到現在,也未完全看清形勢,依然是以優勢方的角度在排兵佈陣。
嗯,從目前明清兩方佔據的地盤來看,清廷確實佔有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穩固。屢次調兵之後,連山東、直隸都顯得空虛,這種虛弱的佔領豈不是很快便會成為又一個負擔?
就這樣打下去,消耗下去,等到明軍光復了長江以南的所有地區,再揮師北伐的時候,清廷還能組織調動起多少力量?綜合實力,顯然清廷並不清楚其中包含的因素,甚至不知道這個名詞。
其實,戰爭的程序應該使清廷注意到自己的薄弱,主要是水師力量無法與明軍抗衡。江浙清軍不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