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啊?”馬翔雲嘿然一笑,轉著酒杯說道:“於中興大業無尺寸之功。諸軍將皆受恩投效於殿下,他又豈能與殿下爭鋒?殿下手段高明,今日之言語毫不避諱,可見已胸有成竹,我等只管忠心效命,又哪來的那麼多擔心?”
朱永興言語不避諱,是要展示霸氣和擔當。畢竟這幫人不是衝著永曆的面子,而是要隨著自己混的。唯唯喏喏,一副忠心皇上的模樣,誰會放心把希望和身家放在你身上?
“光武帝數年之間,廓清四海,雖曰中興,與夫始創業者,庸有異乎?”王光興賣弄著自己的學問,說道:“殿下於大廈將傾之時崛起,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功業與光武帝相去不遠矣。”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兩項頭銜的皇帝。劉秀的“中興”,是重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只不過這個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漢”的稱謂罷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光武帝的名頭或許不如,但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是極高,也是朱永興所最喜歡的封建皇帝。
毛太祖評價光武帝: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
王夫之:“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朱元璋:“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陳亮:“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奮寡而擊眾,眾弱而復強,起身徒步之中甫十餘年,大業以濟,算計見效,光乎周宣。”
李世民:“朕觀古先撥亂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秦始皇、漢武帝,沒文化。唐太宗、宋太祖,品質差了點。成吉思汗,打獵的。唯獨劉秀這位皇帝深受毛太祖的賞識,可見這位皇帝的不一般。後世的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以漢光武帝劉秀為楷模。能成為皇帝的楷模,這個皇帝,除了堯舜禹湯,就只有漢光武帝劉秀了。
歷史上,越王勾踐、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共患難易,享富貴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成立自己的帝國之後,就開始殘殺功臣。漢光武帝劉秀,卻是難得與開國功臣相處得非常融洽的皇帝。
而大順軍出身的這些人,最怕的是什麼,自然是現在被利用,以後被清算。甚至連原來以大西軍為主體改編的明軍,兵將也未嘗沒有這樣的擔心。還有吳三桂的部屬,這也是一個難以排解的憂慮。
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類似例子太多太多的緣故,眾人有這種顧慮也很正常。但朱永興今日坦誠相見是一方面,另一個便是他與歷朝殺功臣最厲害的兩個皇帝出身不同。
“漢高祖、高皇帝皆出身於平民,殿下皇室貴胄,天錫義勇,柔遠以德,愛慎人命,德至渥也。”賀珍意味深長地說道:“光武帝雖雲出身布衣,卻是漢朝宗室之後,與殿下相差彷彿。”)
第二百五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
從歷史上看,出身宗室或貴族的劉秀、劉備、楊堅、李淵、趙匡胤,對待開國元勳都非常禮敬優容;而出身平民的劉邦和朱元璋卻大開殺戒,把功臣幾乎殺得乾乾淨淨。所以,賀珍覺得貴族出身的皇帝做事有底線,有些事就是做不出來。
“若殿下有後,且英明仁厚,當更無慮也。”王光興眨著眼睛,又補充道。
一般來說,繼承人弱的皇帝,對功臣提防心理更重一點。李淵的兒子無論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鎮得住的主子,不怕功臣翻毛腔。李治不太行,李世民臨死前就搞了徐茂功一把。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死的早,他怕孫子繼位鎮不住那些靠軍功打天下的老傢伙,可能也算是一個殺功臣的理由吧!
“荊國公想得太遠啦!”黨守素翻了翻眼睛,說道:“我倒是對殿下設想的由荊襄、漢中兩路入甘陝更感興趣。拿下西安,掃蕩甘陝,然後出兵山西,再次兵臨北京,把虜醜的腦袋擰下來掛在旗杆上!”
“對呀,擊敗竹溪、竹山的清軍,甘陝還有何兵可用?”塔天寶是第一個怦然心動的,揮舞著胳膊,大聲說道:“再來一次東征,徹底打敗韃虜。”
比較持重的李來亨同樣因為被喚起了往昔的記憶而呼吸變得沉重,再次縱橫甘陝,乃至華北,當然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