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並沒有什麼好感,“而且,中國人之間,科學不大成為研究物件,這是很令人感到不解的。殿下所說的這些要求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但在措辭上似乎要做修改,以免教廷產生誤解”

朱永興在交談中越來越顯親切,沒錯,保羅的思維方式和學識更接近於現代人,而不是慣常所聽到的之乎者也。甚至保羅還談到了柏拉圖的《共和國》中作為理論敘述的理想,曾經在明末時出現過端倪。

公元前?唯心主義?朱永興並不認為保羅的感知是對的,也不認為柏拉圖的《共和國》是正確的,但借鑑意義應該還是存在的,他覺得應該抽空讀讀這本書。

保羅也感到極為驚訝,眼前尊貴的殿下知識面相當廣,視野也相當開闊,絕不象他所接觸過的那些中國人。或許,這將是自己輝煌的起點,將跟隨這個未來的、掌握巨大權力的親王的崛起而踏上光明的大路。

即便不能達成最理想的目的,朱永興也決定做出適當讓步,比如說劃出一塊地盤來准許其傳教,也要留下這個傢伙,以及和他差不多的人才。奠定科學的基礎,並不是想到便能做到的,沒有老師、儀器、理論知識,靠著孩子們自學,顯然有些異想天開了。

即便做些改動,頂著被狂熱派指責,也要得到殿下允准,使傳教得到有力的保障,保羅暗中也打定了主意。這也是天主教的一貫套路,走上層路線,利瑪竇剛到中國傳教時,便從澳門帶走了許多禮物,想方設法到北京去覲見中國的皇帝。

第一次召見是和諧的,儘管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達成共識。但朱永興對保羅送上的地球儀、玻璃器皿、西式裝訂的書籍等禮物極感興趣,保羅則認為朱永興開通睿智,不同於迂腐計程車大夫,更有希望沐浴“神聖的天主教信仰”。

第八十一章 書院

大明對所有領域控制力都很薄弱,在文化、思想和商業這樣需要寬鬆的領域,形成了極度的繁榮,但在軍事和政治領域,控制力的確實卻形成了致命的毒藥。

政治上沒有與文官士大夫相抗衡的力量,中央對民間的控制越來越薄弱。人為劃分計程車農工商階層,臭大街的軍戶匠戶制度,巨大的貧富差距,又沒有政權的調控,早晚也會垮臺。但它雖然有很嚴重的問題,卻絕不應該被野蠻和愚昧代替。

在這個時空,改天換地、興復華夏的重任落在了朱永興身上。在歷史車輪的滾動中,朱永興不時地扔出一顆石子,越來越大的石子,使歷史車輪彈起的越來越高,終於偏離了原來的軌道。

但這還遠遠不夠,中興的局面剛剛呈現,還十分的脆弱。朱永興一邊要籌謀著對抗清軍,一邊還要夯實自己的基礎,以架空遠在緬甸的永曆及小朝廷。講武堂有了,一批批以朱永興為師的軍官在滲入軍隊;書院在五月也開張了,沒有科舉,那什麼人能夠做官,自然是書院的學生。

而第一批學生中有一半是朱永興親自指定的,各大土司的子侄輩,必須前來學習,這也將作為日後能否承襲土官職位的一個必要條件。各地現任官員也發放教材,寫出論文,算是函授教育。教材呢,也是朱永興指定的,現階段實施的政策措施,數學計算。地理知識。歷史課則包括了明末以來的種種失政,清兵入關後導致抵抗失敗的內訌等事件。

“殿下。我朝確有失政,但卻不可示之紙面,日後傳播出去,豈能不為清廷所用。”郭之奇對成立書院果然是意見多多,而且這次他還有了幫手,張煌言來了,透過兩回書信後,他還不放心。親自來了解朱永興的真實意圖了。

“不知何以敗,焉知何以勝?”朱永興示意施禮之後的張煌言坐在一旁,心中對這個郭之奇十分厭煩,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解釋道:“清廷若治理得當,以民為重,那自然可藉此攻擊,中興大業便就此不幹也罷。該降的降。該走的走,何必弄得戰亂不休,生靈塗炭?”

郭之奇被噎了一下,依舊不肯罷休,繼續說道:“可有些官員完全可以直接任用,為何要入書院重新來過?很多官員亦未打算貪戀原來的權位。只是報國心切,縱使不堪為殿下運籌帷幄,留下作個行走灑掃之士也堪用的,又何必到書院重操學業?難道他們生平所學,就沒一樣可被殿下看得上眼的嗎?”

早知道那些被自己冷落的舊官僚心有怨氣。藉機發作,倒也作情理之中。朱永興暗自冷笑。這些傢伙自以為功名在身,學識優厚,說起論語、春秋,可以背誦出其中字句,甚至說出每句出自何處。但這樣的人才,有用嗎?

“目前的政策措施,吾看是行之有效的。官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