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鄭軍必須有所行動,將領、士兵對陸地的渴望是難以壓制的。在明軍不斷攻城掠地的情況下,如果還是株守孤島,軍心不穩是難以避免的事情。那樣便難免有人向陳霸學習,前去投奔朱永興了。尤其是粵籍兵將,向臺灣遷移,最大的問題還是“故土難離”這四個字。
於是,鄭經與眾將商議後,出兵登陸,攻打閩粵交界的詔安、東山兩縣。與朱永興的觀點類似,鄭經認為明軍攻克梅州、潮州便已經牽制了閩省清軍,鄭軍在沿海地區行動,阻力會減少很多。
而從地理位置上看,佔據著金廈、南澳、銅山等島嶼的鄭軍攻擊閩省更為便利。遷界令又使沿海三十里的地帶成為清軍的防禦真空,鄭軍登陸、建立橋頭堡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非常順利。然後,整頓完畢的登陸部隊突破了形似長城的由炮臺、煙墩構築的遷界防線,攻掠詔安、東山兩縣後,逢勝心喜的鄭經又命令劉國軒率部隊向雲霄、漳浦進攻,似有奪取漳州之勢。
老百姓是淳樸的,特別是飽受沿海遷界之苦的沿海民眾,對於鄭軍的到來,同樣給予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援。
而靠近廣東的閩省清軍因為前出梅州增援,兵力頓顯空虛。而鄭經選擇這個地區作為反攻目標,也是借明軍之勢,梅、潮二州為明軍所有,鄭軍搶在明軍之前攻掠閩省,最少可保證陸上兵馬後路無虞,不會受到東西夾擊。
而多為閩籍的鄭家兵將終於踏上故土,爆發出極大的戰鬥熱情,不僅攻取了數座縣城,還截殺了由廣東退入的許龍殘兵。這回,許龍雖然再度逃脫,卻幾乎只剩下了孤家寡人,情狀更加悽慘。
此時鄭家尚未內亂,鄭泰、周全斌、杜輝、洪旭、劉國軒等猛將猶在,實力也未受大損,趁閩省清軍兵虛心亂,突然發力,立時打的清軍措手不及。
而明軍與鄭家的齷齪並不為清軍所知,明軍攻取潮梅二州,兵逼閩省,鄭軍登陸猛攻,兩家倒象是商議妥當,協調行動一般。這便使清軍不得不通盤考慮,將明軍與鄭軍的兵力和行動都計算在內,立時便讓清軍覺得形勢危急,頗有顧此之彼的無措。
鄭軍攻掠閩西南,也沒忘了牽制海上最可能威脅金、廈的施琅所部。鄭經以為施琅無備,遂派副將林維率戰船數艘潛往海澄,意欲焚燬施琅在此新建之戰船。但施琅早有準備,密遣水師伏於海門,候鄭軍前來時發起突然現身,殺了林維一個措手不及。此戰施琅陣殺林維,生擒鄭軍一百二十五名,並奪獲其船。鄭軍在此戰的力量削損不大,卻使鄭軍士氣頗受影響。
眼中釘,肉中刺,施琅和黃梧無疑便是鄭家最為痛恨,也頗為忌憚的兩個傢伙。因為在閩省,這二人懂水戰,又各有水師,能對鄭軍佔據的島嶼構成威脅。此時,小挫之後的鄭經開始認真考慮與明軍水師聯手,共同打擊施琅、黃梧的可能性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四章 臨機而變
計劃沒有變化快,特別是戰場上的變化,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朱永興只是交代戰略,具體行動還要靠前線將領的“相機決斷”。
鄭軍登陸攻入閩西南,這多少出乎了明軍的預料,但在這變化的情況下,馬寶和吳三省一邊向朱永興發出急報,一邊派軍出梅州進攻閩省的龍巖。鄭軍雖然是為搶取陸上地盤而來,但對清軍的牽制卻是顯而易見的,馬寶等人當然不想放過這個有利的時機。
朱永興的謹慎他們知道是何原因,一個是滿蒙八旗的南下,一個便是彈藥稍嫌不足。東征以來攻城拔寨,彈藥消耗是大了很多,但還不至於讓火槍成為燒火棍。定裝彈藥不足,那便用散裝,火炮再少用一些,繼續打下去也儘夠支撐。而且,明軍的火槍裝備率太高,即便一半能夠開槍射擊,一半用刺刀當冷兵器使用,依然要超過目前以冷兵器為主的鄭軍和清軍。也就是說,裝備優勢還是是存在的,只不過彈藥的問題使其減少了一些,不能再象以前那樣毫無節制地開槍開炮了。
接到最新的訊息時,朱永興也感意外。鄭經這傢伙除了目光短淺外,打仗好象也不太行啊,怎麼突然就爆發了?
其實,這倒是朱永興有些輕視鄭軍的戰鬥力了。在南京戰役時,鄭軍擊敗過滿洲八旗,並圍困南京很長時間;在三藩之亂時,鄭軍與耿精忠的兵馬也進行過屢次交鋒,漳州、泉州、同安、海澄等重鎮都為鄭軍所得,使得耿精忠不得不重新審視鄭軍的實力,派人又送戰船,又送金銀,與鄭經言和。
而此時,鄭家尚未內訌,猛將不少。兵馬亦未削弱,趁虛展開攻勢,閩省清軍抵擋不住,倒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