誚餑蟻嘀��
寅吃卯糧,嗯,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態,用朱永興的話說,那叫“負債經營”,也是有一些好處的。比如在政府花銷和投資方面,便要謹慎,以提高使用效果,避免了鋪張浪費。
至於人頭稅的取消,則是按照光復年限,也就是這個地區歸於大明治下的時候算起,逐年遞減,滿四年就不再徵收。這看起來可能有些奇怪,比如滇省,是光復最早的,是出力最多的,但也是恢復重建最快最好的。同時,因為戰爭的刺激,民眾的富裕程度也是相當高的。這樣的省份取消了人頭稅,而北地凋弊地區卻只是延遲徵收,當然令人感到費解。
其實,如果深入分析徵收人頭稅所起到的各種作用,或許便能對這樣的政策有所理解。
不可否認人頭稅是古代限制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若一家一戶承擔不起大量生育的代價,只好選擇少生,或者即便生下來,也無力撫養而餓死、病死。換句話說,有能力就多生、多養,沒能力就少生或不養,古代普遍存在的溺女嬰現象也得不說與人頭稅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在滇省取消人頭稅是考慮到該省的經濟狀況,北地凋弊,民眾可以延期交付,但卻不免除。同時,對朝廷來說,利用人頭稅來限制一部分的人口流動,對於恢復重建也是相當必要的。現在的中國社會,遠沒有達到需要大量流動人口,需要動搖“定居”根基的地步。
四年之後,北地怎麼也能恢復到自給自足的程度吧,那時再取消人頭稅,既能鼓勵生育,又能加強人口流動,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逐步改變農耕社會的狀態。(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一章 春闈考題
在江南,冬天不象冬天,春天來得也是悄無聲息。但昭武元年的第一件大事春闈卻牽動著天下讀書人的心,時時計算著日子。年節剛過,便有士子趕到南京,唯恐臨近考期時找不到房子住。隨著日期臨近,南京城裡的人是越來越多,客棧爆滿,官府又臨時找了房屋,才算是解決了士子的居住問題。
自從滿清入關,大明已經沒有進行過如此正式的科舉考試了。無論是人數規模,還是考試的科目,都與以往不同,有的人說是彰顯新朝風貌,有的人卻說是新皇不喜流俗,要標新立異。
不管怎樣,科舉這塊香餌對於讀書人來說還是最具誘惑力的。些許的變化,也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熱情。由於北地光復得晚,人才又本就較南方少,來參加這新朝第一次科舉的便多是南方人士。
考試內容早已明發,乃是新皇親自擬定。雖有改革之心,但朱永興知道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也不是全部推倒。反覆思考後,他將考試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雜學,也就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佔總分值的兩成;第二部分為時事策論,考較文筆和考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佔總分值的六成;第三部分為專精,也就是考生的特長,分值佔兩成。
八股是沒有了,反對之聲曾一度很強烈,但朱永興不妥協,甚至明言:即使所有人都抵制,也絕不更改旨意。有書院培養官員,朱永興不怕,不是還有那麼一句話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是嘴上說得厲害而已。
“萬歲。萬歲,萬萬歲!”南京的舊皇城收拾一新,作為考試的地點,考生們跪倒聽旨,然後山呼萬歲。聖旨不過是些官面上的慰勉之語,考生們心中更急切地是想知道考題是什麼。
主考官是兩位。禮部尚書陳紹愉,刑部尚書張煌言,他倆其實也不知道皇上出的考題是什麼。試卷的第一部分是在皇宮內印刷,一直密封存留,今天才由皇宮侍衛押送運來。第二部分的考題則是早朝上,朱永興親手頒下的黃凌包裹,現在才算見到天日。
陳紹愉和張煌言互相謙讓了一下,開啟包裹,取出裡面的紙張。赫然是四道時事策論題。第一題《國殤》,第二題《韃虜何以席捲天下》,第三題《如何民富國強》,第四題《法治之國》。
四道題由考官大聲向考生宣讀,並題寫在大紙上由考生抄錄,然後向考生分發第一、三部分試卷,再由小吏送考生一一進入小單間作答。
雖然規矩已經改了太多,但張煌言和陳紹愉卻凝眉在思索這四道時事策論題背後的深意。
朱永興曾經跟他們說過。此番科舉不一定非要以分數排列名次,如果考生有某項專業技能。或者在某個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亦可選拔,參加殿試。也就是說,朱永興更重專長,更喜歡有創見的人才。
這麼一分析,這四個策論題也就並不太出乎意料了。但要做好這四個題目。並讓朱永興看得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