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縣,同樣身處大山,但一道山脈裡蘊藏著豐富的煤、鐵、錳以及鋁礬土等資源,足以養活全縣人民。
雄關縣唯一驕傲的,是黃河一級支流雲谷河的發源地。五條支流從山谷中汩汩流出,彙集到雲谷河,水源充沛,徑流量大,且落差大,但利用率不高。從雄關縣出去,直奔東嶺省,途徑四市七縣匯入黃河。可以說,雄關縣的水,養育了東嶺省的三百多萬人口,卻沒給當地帶來任何效益。倒是有個規模很大的水庫,還是省水利廳下屬企業管轄著。
透過資料查閱,前些年劉昌明執政後,提出了“蘋果之鄉,生態雄關”的發展口號。把蘋果作為雄關縣的主導產業,然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用小蘋果撬動整個縣域的發展。之後,不斷擴充套件果樹種植規模,又瘋狂地建設大棚,再投入大量資金打造松嶽山風景區,勢必要走出一條特色農業+生態旅遊之路。
如此定位,完全符合當地實情,也契合中央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精神。但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太弱,靠山吃飯因素太多,一場雨雪災害足以摧毀整個產業,市場資訊不對稱,價格波動讓老百姓賠的血本無歸。
另外,這些年各個地方似乎商量好似的,一窩蜂地往生態和旅遊上靠。尤其是旅遊,只要有個景點,就投入巨資擴建改造,建設民宿,打造小鎮,強塞神話歷史故事,提升厚重人文底蘊,導致各地景點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老百姓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騙得了一次誰還會再來。可以說,絕大多數旅遊產業都是賠本賺吆喝,咬著牙苦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