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黑龍江。山脈也是其東側的遼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與其西北側的黑龍江源頭諸水及支流的分水嶺,山脈南段西坡的水注入蒙古高原。大興安嶺中的“興安”系滿語,意為“極寒處”,應為氣候寒冷,故有此名。
春天的興安嶺,滿山紅杜鵑,山嶺溝壑,處處生機;夏日嶺上行,林莽又飄香,青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和領略極夜美景的理想勝地;秋日興安,層林盡染,極目遠眺,天高雲淡。“五花山”的美景伴著豐收的喜悅,收穫著滿山遍野串如珍珠的越橘(北國紅豆)、都柿、榛子、稠李子、山丁子以及各種名貴的中草藥材。冬到興安更有詩意,萬頃林海一片銀裝素裹,四季常青的美人松映襯著皎潔晶瑩的冰雪世界,讓你頓感一種大自然的偉大。
大興安嶺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達2029米。山脈北段較寬,達306公里,南段僅寬97公里。形成於侏羅紀造山運動時期,沿東側的走向斷層掀升翹起,成為掀斜斷塊,造成東西兩坡的斜度不對稱。東坡較陡,西坡則向蒙古高原和緩傾斜,海拔790~1000米。大興安嶺大部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頂渾圓,山坡較平緩。山脈東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許多支流深深地切割。
這裡直到20世紀前仍開發不多。北部地區的開發始於20世紀初年修建第一條橫貫山區的鐵路——從齊齊哈爾到滿洲里的中東鐵路,滿洲里位於東北地區西北端的中俄邊界上。1931—1945年日本侵佔東北期間,從中東鐵路的南北各段又修建多條鐵路進入興安嶺以採伐木材,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往伊圖里河以北的鐵路。以後,這些鐵路線往東延伸到伊勒呼裡山,這條山脈呈東西走向,連線著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這裡有許多優質的木材,如紅松、水曲柳等。落葉松、白樺、山楊等是這裡的主要樹種。這裡的樹木十分稠密,只有拼命地向上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陽光,因此,這裡的樹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築材料。有的大樹長到60多米,樹幹仍然筆直。珍貴的木材不時地引來貪得無厭的偷盜者。政府不得不出資聘請當地的牧民來做護山工,防止林木被偷盜、被肆意砍伐。
周林海是護山工之一,也是工作時間最長、最有經驗的一名稱職的員工。1972年的冬天來得比往年早,周林海穿上厚厚的皮襖開始一天的巡山工作。雪紛紛揚揚地下著,松樹上積了厚厚的一層雪,偶爾聽見咯吱的聲音,那是雪的重量超過了松枝的承受能力,枝幹斷裂的聲音。在一棵筆直的松枝面前,周林海停下了腳步。一尺來高的雪地中,有一個黑色的影子在瑟瑟發抖。以為是隻小動物,當他拂開附在“動物”身上的白雪時,周林海驚訝得說不出話——竟然是個小孩?不,不對,這不應該稱之為小孩。雖然它的身子瘦弱似十來歲的小孩子,但是,四肢是健全的,像狗一樣四腳著地,且不停地發出嚕嚕嚕的叫聲(或許是因為寒冷吧,畢竟1972年的冬天大雪不斷)。赤身裸體,沒有任何遮蔽的東西,甚至是一片樹葉也沒有。渾身長滿了深褐色的長毛,前爪有尖尖的指甲,彷彿狼的鋒利的爪牙。眼珠卻是像金魚一樣鼓鼓地突出來,沒有眼睫毛,眼珠卻是黑色的。嘴巴小得幾乎看不見。沒有嘴唇,細小的猶如鋸齒般的牙齒密佈在下巴附近。可想而知,他是不會使用人類語言的。然而,每一個初見它的人,都會誤以為它是一個人類的小孩子。
周林海發出訊號,然後送小孩子到了醫院。經醫生的會診後,一直認為是人類生出來的畸形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被父母親拋棄在了深山裡。山林裡的野獸沒有吃掉它,而是將它撫養大。至於為什麼沒有吃掉它,這個問題不得而知。
從此,不只是湖北的神農架有野人的傳聞,在我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也有了類人型動物的神奇傳說。
蟒蛇之縛
一段關於動物園的不得不提的往事,帶人再次回憶起曾經那隻兇猛的巨蟒。殺人巨蟒和母系氏族中的女媧究竟有何聯絡?被蟒蛇纏死的教授與動物管理員之間的往事,怎樣被重新提起?巨蟒殺人一案,真假難辨,給後人留下諸多懸念。而執著往事的人,是否又能夠在巨蟒的秘密之中得到解脫?
“姜氏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據《說文解字》所載,炎帝生於姜水,故以為姓。而姬姓始於黃帝,《史記》有記載,黃帝本姓公孫,名叫軒轅,但因‘長居姬水’,改為姬姓。所以啦,《封神榜》講的就是炎帝和皇帝的後裔滅了子姓的故事。子姓就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