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南遷,高宗紹興年間,由王繼先領銜、張孝直、柴源、高紹功等奉詔重修本草,以《大觀本草》為底本,進行整理校勘。紹興27年(1157)8月25日上於朝廷,由秘書省潤色,國子監刊行,紹興29年為該書刊行時間。書成,命名為《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紹興本草》,是為南宋唯一的也是宋代最後一部藥典性本草著作。該書為32卷,釋言1卷,共載藥物1748種,新添6種,如爐甘石、錫藺脂、豌豆、胡蘿蔔、香菜、銀杏等即為《紹興本草》新增藥物,該書雖不如《嘉祐本草》等以文獻校正見長,但能根據臨床實踐和實際觀察補充更正,亦頗有見地。此外,該書還明顯具有了注重藥性理論的趨向。
三、豐富多彩的民間本草著作
宋代本草著作的主流無疑是大型綜合性本草著作,與此同時,在民間還流傳有眾多民間醫藥學家的各種本草著作。其中除有最著名,學術價值很高的《證類本草)以外,還有其他不少綜合的專題本草著作,具有內容新穎,見解精闢,風格獨特等不同特點,也是宋代本草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闡明新義的綜合性本草著作
1、《日華子諸家本草》:簡稱《日華子本草》。為五代十國末時吳越國佚名醫人所作。該書原已散佚,幸賴《嘉祐本草》中引證大量資料,尚可知其梗概。該書對藥性理論頗為重視,將各種藥物按臨床實際療效分為涼、冷、溫、暖、熱、平等六種,指出同一植物常因部位不同,而藥性相異,如茅性平,茅汁卻性涼;某些藥物由於炮製不同,藥性亦異,如干地黃,日干者平,火幹者溫,指出炮製在改變藥性上的作用。此外在藥物新品種介紹、藥物形態基原、產地、採收時月、栽培、飽制等方面也有新記載。總之,該書是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綜合性本草著作。
2、《本草衍義》:北宋末年,寇宗姡Ъ�凇都蔚v本草》和《圖經本草》兩書排列和釋義等方面的疏誤,在“從宦南北”十餘年間,留意醫藥,廣搜博採,親自觀察實踐,將《嘉佑本草》中的470種釋義未盡的藥物,詳加辯析論述。撰成《本草衍義》20卷,目錄1卷。該書對藥物的性味、效驗、真偽、鑑別等有不少精闢論述和發明並補充以往本草著作的未備之言,遇有疑問總以實際調查為論斷依據,一時無法解決個別疑點,也實事求是地承認自身的不足,如在:蠡實條下,“今不敢以蠡實為馬藺子,更俟博識者。”對後世影響頗大,題為南宋許洪、劉信甫校正的《新編類要圖經本草》就是將該書與《大觀本草)合編而成,金代張存惠重刻《政和本草》時也將該書逐條附入其後。元代朱丹溪在該書邀礎上加以補充發揮,撰成《本草衍義補遺》一書。
3、《寶慶本草折衷》:為南宋醫生陳衍所作。作者基於當時本草書籍“異同雜糅,泛切混淆”,於是“篤志詮評”。他參考了南宋諸家本草著作,芟繁纂要,在寶慶三年(1227)寫成《本草精華》一書,此後又經20年的實際經驗相反覆修訂,於淳祐八年(1248)定稿,易名為《寶慶本草折衷》,約於寶佑五年(1157)籌足資金雕飯印行。全書原20卷,載藥789種。今殘存14卷,藥物523種。該書博採眾長,被徵引的南宋醫藥學家有縉雲、艾原甫等十多家,還從一些筆記方誌中摘引了有關資料,該書很注重藥性理論,是南宋難得的一部綜合性本草著作,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文獻價值。
此外,南宋還有幾部短小精悍的綜合性本草著作,如張松的《本草節要》、艾原甫的《本草集要》、王夢龍的《本草備要》、黃伯沈的《本草之節》、縉雲的《纂類本草》等,惜皆失傳。從《寶慶本草折衷》書後,諸家著述年辰”的評價可知這些著作在藥物分類的編排,新品種的介紹都有一定價值。
二)節要摘抄性著作
要摘抄性本草著作從北宋時就已開始出現,嘉佑初年的宰相文彥博發現藥肆全憑從採藥人手中收購,不能盡識各種藥材,而醫生們也很少有人精通此道,一些貪利妄行之徒便藉機製作的藥,將《圖經本草》中“常用要切”者,選擇出若干種,彙編成書,名為《節要本草圖》。又如南宋陳日行的《本草經注節文》。“取本草藥物,刪繁摭穎。”依《證類本草》編排順序分類編次,或與教學有一定關係。
要摘抄性本草著作反映了臨床應用的需要,體現了在主流性本草著作基礎上,個人撰著由博返約的趨勢。
三)專題發揮性本草著作
與處於巔峰的藥典性本草著作和內容豐富的個人撰著的綜合性本草著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