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曾經的“東武天皇”北白宮川獲特赦還俗,赴普魯士軍校深造。回國後任近衛師團師團長,掌握著日本最為精銳的部隊。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獲得明治天皇的信任,成為近衛師團的指揮官,這是大日本帝國精誠團結的象徵,明治天皇的這一任命,徹底打消了那些分裂分子的念頭!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因此再次獲得了全**民的尊敬。
然而,他知道,明治天皇絕不會忘記,他曾經是反叛分子首腦,非法的“東武天皇”。
民族和解,並不代表著家庭的和解!
當年的戊辰戰爭,如果是他贏了,那麼,現在的明治天皇又將會是一個什麼下場?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逼迫自己忘掉那一場戰爭,但是,他無法逼迫明治天皇忘掉那一場戰爭!
戊辰戰爭中,北白川宮身不由己,那個時候,幕府列藩是真正的強者,天皇只是他們手中的玩偶而已!當他被推上“東武天皇”的寶座時,他沒有享受到天皇的尊榮,卻給他帶來了階下囚的恥辱!二十多年過去了,那一場戰爭的後遺症,在日本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卻深深地藏在北白川宮的內心深處,以及明治天皇的內心深處!
正因為如此,北白川宮處處謹慎,不敢太過招搖,以免引起天皇的猜忌。在他被囚禁的日子裡,他喜歡上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也許,只有唸經打坐,才可以讓他遠離世事煩擾,遠離那些兇險莫測的政治漩渦。
一陣凌亂的槍聲,打斷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禱告:“怎麼回事?”他的眼睛並沒有睜開。
身後,一個衛兵走立正說道:“憲兵隊處決了一批叛亂分子。”
“叛亂分子?”
“是的!他們拒不服從我軍徵集軍糧的命令,拒絕上交軍糧。”
按照大本營的訓練,日軍對臺灣抵抗者,一律稱呼為叛亂分子。這是戊辰戰爭中,中央政府對不服從中央的地方列藩的稱呼!日本已經視臺灣為他的一部分。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心頭一陣哀嘆,曾幾何時,他也是“叛亂分子”!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睜開了眼睛,向大殿外望去,黑鬱的天空中,閃著火光。
“哪裡起火了?”
“按照南方軍司令官乃木希典的命令,憲兵隊在肅清叛亂者!”
恭奉中觀世音菩薩的大殿裡,瀰漫著一股皮肉燒焦的腐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所謂肅清,就是斬草除根。南方軍司令部命令,凡是叛亂者的家屬一概予以處決,家產充公,房屋焚燒,以震懾當地居民。天空中的火光,是焚燒的房屋。叛亂者的家屬,不管男女老幼,都被鎖在房屋裡,與房屋一起化為灰燼!
在戊辰戰爭中,政府軍對叛亂者,就是採取了這種極其殘忍的手段。
日本國民一向懼怕強者,這種震懾手段,往往能取得明顯效果。
但是,在臺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嚴重懷疑這種手段的有效性!
戰爭進行了三個月,不論是臺灣土著還是客家人,似乎歲這種殘酷的株連手段,完全麻木了!抵抗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愈來愈強!
深受儒家傳統文化薰陶的中國人,有著無比強大的韌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殺戮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屈服!當男人被日軍殺害後,那些活著的婦孺們,反而更加視死如歸!他們似乎相信,死亡不是痛苦,而是在另一個世界的團聚!中國人把家的理念,擴充套件到了陰曹地府,這就是視死如歸的真實含義!
可笑的是,乃木希典竟然認為,殺戮能夠震懾反叛者!
乃木希典率第二師團和特別混成旅團登陸臺灣後,按照大本營的命令,就任日本南方軍司令。海軍大將伊東佑亨專職臺灣總督。
乃木希典是清日戰爭的敗將,他的第一旅團離開旅順的時候,竟然被解除了武裝,一支槍都沒有帶回去!
但是,這個敗將竟然晉升上將,榮升為第二師團的師團長,隨後,成為了日本南方軍的司令官!大本營如此顛倒黑白,理由是,乃木希典在遼東的戰敗,責任不在他,而在於已經死在了旅順的山地元治,是山地元治丟失了旅順,才將第一旅團置於了絕境。而第一旅團在遼東的進攻,卻是戰功卓著,他們一個旅團擊敗了清軍十萬大軍的堵截,這證明,乃木希典具備獨當一面的將才!
不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心裡明白,大本營讓乃木希典擔任南方軍司令,這是明治天皇的意思,他是有意壓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