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5部分

隨我行動,顏瓊林代理旅長一職,準備將陣地移交給那哈五的第二師,獨立旅隨即向阿里山地區轉進!那哈五的第二師已經在太保構築了第二道防線,同時,張勳第三師已經在義竹設防。特戰隊行動結束後,前往阿里山地區,與你們匯合,匯合點在玉山。”

“是!”姚喜立正敬禮,轉身離去。

周憲章向特戰隊一揮手:“弟兄們,目標,大林甫!”

大林甫位於嘉義北端,中央山脈餘脈,此地東接中央山脈,西南北三面平原,森林密佈,田野肥沃。早在康熙年間,就有大批福建、漳州、廣東客家人遷居大林甫墾荒,是臺灣南部地區開發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號稱嘉義首富之地。

大林甫居民大多來自福建漳泉兩州及廣東移民後裔,經過上百年的繁衍,人丁興旺,此間居民隨遠離大陸,但仍舊頑固地延續著閩粵風尚習俗,號稱客家,不忘大陸的祖宗社廟。

日軍進攻臺灣,一路南進,沿途除了遭受民主**隊的抵抗,還不斷遭到臺灣民眾自發組織的客家義勇軍抵抗。其中,大林一帶的抵抗尤為激烈。大林甫民眾有著強烈的民族歸屬感,他們自認自己的華夏正統後裔,對於日軍的佔領,懷有強烈的憤慨,誓死捍衛家園。近衛師團曾經在大林甫外圍遭到當地義勇軍的伏擊,死傷數十人,而大林甫義勇軍也陣亡三百多人,戰事異常慘烈。

第132章 叛亂者

日軍攻佔大林甫後,也感受到了當地居民對日軍的強烈仇視,沒有人願意與日軍合作,大林甫號稱臺中首富之地,然而,日軍卻無法徵集到糧食,老百姓寧可把糧食化為灰燼,也不送給日本人!

於是,日軍對大林甫實行了野蠻的掠奪政策,他們闖入民宅,任意搜刮,甚至姦淫婦女,焚燒民宅,百姓稍有不從,就被刺刀刺穿了胸膛。日軍的暴行,更加激起了大林甫居民的仇恨,日軍徵糧隊經常遭到當地居民的劫殺,反過來,他們又對當地居民進行更加殘酷的報復,日軍佔領大林甫不到十天,就有數百大林甫百姓被日軍殺害。大林甫成了一座仇恨的火堆!

紫連庵,近衛師團部。

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盤腿坐在蒲團上,面向一尊漢白玉的觀世音菩薩塑像,閉著眼睛,嘴裡唸唸有詞。

紫連庵是是一座小小的寺廟,庵裡恭奉著觀世音菩薩,在臺灣福建一帶,恭奉媽祖的寺廟極多,而恭奉觀世音的寺廟,相對來說卻比較少。能九親王是個佛教徒,見到一座恭奉觀世音的佛家廟宇,很自然就把這裡選作了自己的指揮部。

紫連庵其實並不適合作為一個精銳師團的指揮部,這裡地勢平坦,周圍沒有憑依,唯一的防禦工事,只是圍繞紫連庵的一道低矮的圍牆。不過,北白川宮還是堅持把師團部設在這裡,在他看來,觀世音菩薩,就是他最好的憑依!

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作為仁孝天皇的兒子,孝明天皇的弟弟,明治天皇的叔叔,北白川宮在近衛師團,乃至全日本,享有崇高的威望!

不過,只有他自己知道,表面的威望之下,卻是世人所無法體會到的苦澀!

因為,他一度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犧牲品!

明治維新的首要任務,是消除地方割據,完成中央集權。而日本長期的幕府統治,形成了列藩割據的傳統勢力範圍,這些藩鎮各自為政,不服朝廷管轄,成為日本現代化程序的主要障礙。

明治維新的首要任務,就是武力削藩,於是,慘烈的戊辰戰爭爆發了!

長期享有藩鎮特權的幕府集團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他們不承認中央政府,不承認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被幕府奧羽越列藩推舉為東武天皇,公然與中央政府抗衡。戊辰戰爭是一場慘烈的內戰,死亡人數達十萬之眾,一場大戰下來,奧羽越列藩被薩摩藩長州藩聯軍擊敗。北白川宮被捕,被朝廷指為“朝敵”,後來被軟禁在京都,敕令削髮出家。

戊辰戰爭奠定了日本明治天皇的中央集權地位,統一了日本,鋪平了日本現代化進城的道路。從此之後,以明治天皇為首的中央政府,得以騰出手來,大刀闊斧全面改革,短短二十年,日本終於走出來中世紀的黑暗,昂首闊步,投身於世界現代化的大潮中。

明治維新的巨大成就,不僅僅是表現在日本經濟軍事的飛速發展,也表現在國內的政治和解,那些一度與中央政府為敵的地方割據勢力,眼見大勢已去,紛紛放棄了原先的政治主張,投身於中央政府中,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形成了民族發展的合力。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