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能安室的穩固結構,皇甫世煦的皇位才能坐得下去
舒太后一琢磨開皇上的婚事,又覺得當年的問題依舊困擾
巧就巧在,五年過去,平昭池和樂秀郡主都沒嫁人,都尚待字閨中,那麼,該如何同皇上談,又該如何在二者中選擇其一呢
泰寧宮內,皇甫世煦並不知道郎宣的密告,也不知道舒太后的憂心忡忡,他正沉浸在莫名的惆悵之中,不能自拔
懷中,是玉鳴的信,待郎宣走了之後,皇甫世煦又將其取出,呆呆的凝望
其實信的內容很簡潔,或許還可以說,玉鳴多用了些冠冕客套之詞,無非是感謝高士煦的守信,心意領受,又及祝願高士煦一切順利,平安康樂之類,換了任何一個人寫來,皇甫世煦可能連瞧都不會親自瞧上一眼,叫執事太監宣讀一遍,收檔存案了事
唯獨不同的,只因是玉鳴的字,喚起了他特殊的感情,本覺得已漸漸淡去的,風雪之夜的回憶,再度被那雋秀清麗的字型給弄得柔腸百轉
皇甫世煦從小就接受了很嚴格的教育,不少傳言都說,他父親皇甫嚴最終被立為太子,登上皇位,和太上皇喜歡世煦這個皇孫有很大關係,太上皇起兵之前,曾做一夢,夢見自己坐上了龍椅,而龍椅旁還一起坐著個可愛的小孩,夢醒之後,太上皇正在琢磨夢的含義,忽然府中人來報,向太上皇道喜王府添丁,這剛出生的嬰孩便是王孫皇甫世煦
太上皇將襁褓中的皇甫世煦抱起來仔細端詳,越瞧越覺得他就像夢裡的那個小孩,後來太上皇起兵果然爭得帝位,坐穩了江山,龍心大悅之下,也感嘆夢的靈驗,說不清是皇甫世煦帶給他了皇位,還是他將帶給皇甫世煦皇位,總之爺孫倆似乎是註定要坐上同一張龍椅的
也正因為夢中的隱喻讓太上皇對立誰為太子,始終下不了決心,加上當時的文臣偏向支援儒雅與仁愛一些的皇甫嚴,另外的三位皇子才耐不住焦躁,爭先恐後的異動起來,直至遭到封藩,被強行遣離京城
太上皇儘管有些遺憾和失落,但想到皇位未來的繼承者世煦聖孫,心裡亦有不少安慰,他從準備正式冊立皇甫嚴為太子起,就開始精心培養皇甫世煦,不單親自為皇甫世煦挑選當時最著名的文臣擔任老師,還多次巡檢授業情況,並多次親筆御批,“皇孫乃可造之才,爾等務需竭心盡力,不得延殆!”
同時太上皇自己,也不忘時時督身教導,只要忙完朝政,閒暇之餘,他都會給皇甫世煦耐心地講解一些戰術攻略,以及如何帶兵打仗,如何引導人心所向等等,儘管那時的皇甫世煦對這一切還是半懂不懂,死記硬背,可是,畢竟給他的帝業之途打下了比他父親都還雄厚的基礎
太上皇疼愛孫子,有目共睹,但皇甫世煦所承受的,也是比普通人更嚴謹和封閉的管束,在十六歲以前,他幾乎都不怎麼記得自己的青少年時光是如何度過的,除了讀書,跟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知識,他根本就想不起,還有其他什麼有趣一點的記憶
第一卷 深雲出岫 第五十六章 憂心反增
太上皇疼愛孫子,有目共睹,但皇甫世煦所承受的,也是比普通人更嚴謹和封閉的管束,在十六歲以前,他幾乎都不怎麼記得自己的青少年時光是如何度過的,除了讀書,跟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知識,他根本就想不起,還有其他什麼有趣一點的記憶
在被謫庶的日子裡,儘管是沒人督導他的學業了,但那麼偏僻的地方,便是一本書,也要千里百里的自己運過去,有書看算是不錯的,百般無聊中天天翻翻書,然後在外面隨便走走,混過了一天又一天,最要命的,是要盼星星盼月亮地過尚好幾個月,才能等來從京城傳到的些許訊息,若論寂寞,恐怕沒有日子比待在南荒時更寂寞了
剛開始的時候,皇甫世煦的身邊,只有負責照顧起居的小廝,想說幾句話吧,周圍連個可以說話的人影子都沒有,不過朝廷對被謫庶的太子素有規定,每隔固定時期,太子都要去接受地方官的訓示,或者地方官會到太子的住處進行例行巡檢,當然,地方官的所謂訓示都是依照朝廷指定內容說的一套官話,但也會問問太子有何生活需要,閉門思過有何心得之類,再將收集到的這些情況呈報給朝廷,其中甚至連太子寫過什麼詩,什麼文章,雜無鉅細,依樣謄抄送抵京師
若換了別人,心高氣傲者,必定會覺得受到監視,滿心委屈,可皇甫世煦不這麼想,他太孤寂,需要一種途徑來緩解內心的焦躁,故而他反將每次的例行會面都看做是節日一般,沐浴更衣,焚香迎客
為了能拉地方官多說一陣子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