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自己曾許諾要為他們安排出路,自然不能食言,於是召集一眾書生,前往客廳議事。
韓文在來之前,已經知道林星的用意,他終究是讀書之人,有著讀書人的傲氣,因此不等林星開口,主動道:“大人,您的好意,我們心領了。我們讀多了書,只知之乎者也,其他一竅不通。大人給我們安排的活計,我們只怕不能勝任。一來自己力所不能及,二來怕辜負了大人的一片好意,還請大人收回成命,不要為我們操心。”
一個灰布書生道:“不錯!大人,我們有謀生的能力,一日三餐,還是有著落的。”
旁邊一人道:“朱兄說得對。雖然日子苦些,還不至於餓死。大人莫怪我狂傲,我只知讀書寫文章,大人若是給我安排背麻袋,打鐵這樣的粗重活,我陳杰就算餓死,也不會做!”
這番話,道出了眾人的一致心聲,眾人紛紛表示附和。
林星早已料到會有這種結果,因此不惱反笑,微笑著看著眾人,道:“我既要為你們謀福祉,當然會考慮你們的感受。你們說得對,讀書人只會讀書寫文章,所以我安排的出路,肯定與書有關。粗重的活計別說你們不願意做,我還不敢給你們安排。要是我讓你們這幫書生去酒樓洗碗,恐怕每天都得打爛幾百只碗吧,那老闆還不得虧死。”
這個玩笑一開,沉重的氣氛一下子沖淡了。書生們鬨堂大笑,都覺得新任知州風趣幽默。
玩笑過後,韓文不解道:“大人,讀書人的出路,向來只有取仕為官,不知大人有何新招?”
要解決讀書人的出路問題,絕非易事。即使是現在,每年仍有數百萬大學生難以就業,或者就業了又失業,知識分子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更何況是一千年前的宋朝?
但雖非易事,亦非難事。只要轉變觀念,拓寬渠道,要安排書生出路,也並非沒有可能。事實上,只要將現在的一些工作移植到宋朝,就可以輕易地解決書生就業的難題。現在大學生難就業,是因為人多崗位少,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宋朝才多少人?
繼續轉變觀念,深化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技能培訓,多渠道解決大學生和農民工就業問題,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一部分,林星正是受到《十二五規劃》的啟發,所以有了主意。
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林星淡淡道:“我打算興辦一個三味書屋,集讀書,寫書,賣書,藏書於一體,廣招書生,投入到新興的文化產業中來。”
“三味書屋?”眾人一臉茫然。
不知如何興辦書屋,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更新時間2011…4…9 7:45:54 字數:3114
書接上文。
正要暢談三味書屋,忽見鄭鐵山衝了進來,遠遠道:“賢弟,愚兄來支援你辦書屋!”
林星很是不解,道:“大哥這麼快就知道了!”
鄭鐵山徑自搬了張椅子,坐在下頭,道:“是阿三告訴我的。賢弟,別怪阿三自作主張,阿三知道我和你的交情,所以才會未經你同意就告訴我。我只會幫你,絕不會害你。辦書屋這麼大件事,又要選址,又要裝修,又要招人,又要打理,沒有我的幫忙,你豈能應付得了?”
林星自然知道這些瑣事,道:“大哥誤會了!我只是想等事情定下來之後,再登門拜訪求大哥幫助。現在要大哥主動找上門來幫我,太說不過去了!”
鄭鐵山毫不在意,道:“哪裡話!你我之間,何必客氣。誰找誰不都一樣。我已經清空了三家鐵匠鋪,命人打掃裝修,準備給你做門店。”
林星忙不迭道:“大哥,這可使不得。”
鄭鐵山不讓他有推辭的機會,道:“鐵匠爐我都拆掉了,你不要,我也打不了鐵了,這豈不浪費?我看你還是老老實實地收下,反正你也用得著。”
想不到鄭鐵山居然來了招先斬後奏,林星想不領情都難了。但這樣貪兄弟的小便宜,不是林星的作風,於是提議道:“我不能白要!要麼折價支付大哥銀子,要麼大哥入股到三味書屋。”
鄭鐵山佯怒道:“賢弟,你要再這麼見外,愚兄可要生氣了!”
林星拗他不過,唯有苦笑道:“大哥情意拳拳,小弟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我說大哥,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精明商人,卻做出這等賠本買賣。”
鄭鐵山大笑道:“賢弟,你錯了!區區幾間鐵匠鋪算得了什麼,我看中的是你這個人。只要你飛黃騰達了,大哥我還不是跟著吃香的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