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莊稼好手。《農書》中記載:水田要豐收,首先要培育壯苗,而要培育壯苗,關鍵在於種之以時,擇地得宜,用糞合理,同時兼顧修治,而無干旱,水災,蟲害,則盡善矣。同時,在秧田管理上,須知稻穀最喜歡往來活水,忌冷漿死水,要在秧田周圍挖溝,便於控制水層深淺,若遇播種後有暴風,則應趕快放水,以免稻種聚堆,如有大雨則要增水,避免稻穀浮頭,天晴則要灌淺水,以免曬暖。”

聶景明滔滔不絕,說的都是很有用的東西,農民們紛紛記在心頭,不時問這問那。

這一番講座,就在田間地頭舉行,雖然烈日暴曬,但有了專家們的現場指導,處州百姓卻像是吃了西瓜一樣,心裡涼爽涼爽的,感覺踏實而舒服。

聶景明講了許多,最後還來了一點發散性思維,道:“除了稻穀之外,農業還有其它。比如林業,牧業,漁業,這些都是大有可為的發家致富之道,希望各位農民兄弟群策群力,辛勤勞動,用勤勞的雙手,將整個浙江,都建設成像蘇州和湖州一樣的江南魚米之鄉!”

眾人聽得深受鼓舞,不由憧憬未來。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章 宋朝軍隊(求收藏)

更新時間2011…7…5 17:25:47 字數:2802

(書友們,給點收藏,增加動力呀)

書接上文。

處理完農業生產的事情之後,林星迴到州府,召集阿三和曹安,商討改革軍隊之事宜。

此時客廳之中只有三人,均是至親心腹,說話全無顧忌。林星率先發話道:“阿三,之前你不是查過一份宋朝的軍費開支表麼,現在還記得麼?”

阿三知道今天要討論的是軍隊的話題,所以把統計表帶在了身上,聞言掏出來,念道:“公子,這份《養兵之費》,是前朝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由時任三司使的蔡襄編寫的,出自於他的著作《論兵十事疏》第十六卷。這裡有一段記載軍費的統計資料:禁軍一兵之費,以衣糧、特支等通計,一歲約費錢五十千;廂軍一兵之費,歲約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萬餘人,一歲約費四千八百萬緡。此其大概也!”

這個緡是宋朝錢幣,是用於成串的銅板,每串一千文。

林星喃喃唸了數字道:“一百一十八萬餘人,四千八百萬緡,不小的數目啊!”

阿三合上表格,道:“雖然三十多年過去了,但軍費差不多一直維持在這個數目,可供大人參考,可以此制定政策。”

林星感到有些沒有頭緒,便向曹安請教道:“曹安,我宋朝軍制,到底是怎樣一個狀況?”

曹安組織了一下詞藻,有條有理地介紹道:“我們宋朝的武裝力量,主要由禁軍、廂軍、鄉兵和番兵構成,此外還有士軍和弓手。禁軍是皇家部隊,包括皇帝宿衛軍和征戰戍守部隊,分別隸屬三衙,其任務是衛皇宮、守京師、備征戰和屯戍邊郡。禁軍分步兵和騎兵兩個兵種,編制為四級,依次是廂、軍、營、都。一廂轄十軍、一軍轄五營、一營轄五都、每都一百人。這四級的統兵官分別是: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這群王師是大宋最強戰鬥力,一半守京畿,一半戍諸郡。”

頓了一頓,續道:“廂軍則屬於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則是州府的雜役兵。受各大州府管轄和調動,甚至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有些廂軍只聽州官之名,視朝廷如無物,此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推辭。當然,一般人沒那麼白痴和極端。開個玩笑,大人無需介意。說回來,廂軍的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和護送官員等等,幹得都是些瑣碎活。只有發生國家大戰,或者轄區內出現亂民起義,廂軍才有用武之地。廂軍分步兵和馬軍,設軍、指揮、都三級,統兵官與禁軍相同。”

曹安說到此處,眼神瞄了瞄林星,見他很認真地在傾聽,不時記載著什麼,好像很感興趣,一點也沒覺得枯燥,便繼續說道:“鄉兵和番兵屬於地方勢力,是從鄉下抽調壯丁組成的民兵,平時參與生產,歸於保甲,農閒時參與訓練,戰時可派上用場。至於士軍和弓手,則是治安部隊,由巡檢相縣尉統轄,隸屬各地巡檢司,人數不是很多,都採用一級編制。”

聽完這番詳盡而有條理的介紹之後,林星霍然釋疑,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很滿意地點點頭,自己簡短地概括道:“全國兵力分禁軍、廂軍、鄉番兵和士弓兵,編制不一樣,人數不一樣,各有各的軍務,各有各的使命。”

曹安點頭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