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一上臺,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全部廢止。朕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奈何又年幼力薄,根本無力反抗。”
隨後總結似地道:“這件事情的直接後果,就是壓抑了朕的性格,朕一生諾諾弱弱,遇事不決,就和這一段經歷過關。”
林星自然而然地問道:“那第二件事情呢?”
宋哲宗換了一副語氣,臉上露出少許欣慰道:“第二件事情,就是元祐八年,朕攬權親政。那一年高太后病逝,朕得以真正地一統大權。朕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說起這一段光輝歷史,宋哲宗難掩欣喜和驕傲,彷彿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時刻。
林星由衷感嘆道:“皇上一親政之後,就大興改革,永珍更新,令朝野和地方的面貌煥然一新,百姓人人稱道,足見皇上的多麼難得的聖君。”
宋哲宗說了這麼多之後,已經漸漸疲累,漸漸喘著粗氣,身體越發衰弱。
端王想扶宋哲宗躺下,無奈他話意高漲,依舊要說。
林星只得趕緊問道:“那第三件事情呢?”
其實根本沒心思聽,只希望哲宗快點說完,好讓他休息。
“第三件事情,就是遇上林星你!”
林星聞言一震,不能置信地望著病床上的宋哲宗。
“皇上,微臣何德何能,敢成為皇上生命中的重要事情,微臣誠惶誠恐!”林星謙卑道。
宋哲宗卻是不以為然,自顧自說道:“林星,朕說的是實話,朕親政之後,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始終是治標不治本,加之朝中阻力重重,許多弊政還無法革除。直到遇到林愛卿,你的許多見解,獨到專業,發人深省,讓朕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慨,這些天,朕與林愛卿一起改革的時光雖然短暫,但卻是朕一生中最充實的時光,只覺得每一天都是在進步,每一天都有收穫,那種為了理想去奮鬥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只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朕。朕或許要。出。。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他越說越虛弱,不斷地咳嗽,臉上益發蒼白得嚇人。
端王連忙慌慌張張道:“皇兄,快快躺下!來人啊!快傳太醫!”
宋哲宗緊緊地握住端王和林星的手,然後把端王的手,緊緊交付到林星手上,臉上奇異地泛起滿面紅光,看似精神奕奕,實則卻是迴光返照,道:“朕死之後,由王弟你來繼承大寶。你雖然不學無術,但宅心仁厚,愛民如子,這一點朕最為欣賞,且你深得太后喜歡,登基之後,不會重蹈朕當年的覆轍。只是治國治家,王弟卻需仰仗林愛卿,常言道千金易得,良將難求,林愛卿就是萬中無一的復興之臣。王弟,相信朕吧,不管任何時刻,都要重用林愛卿。”
然後目光死死地盯著林星,好像看著最後的希望一樣,一字一句道:“林星,大宋,就拜託你了。”
說罷愕然斷氣。
公園1100年二月二十三日,北宋最短命的皇帝,二十四歲的宋哲宗,就此駕崩。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章 端王登基
更新時間2011…9…17 9:36:37 字數:2668
書接上文。
古代皇帝駕崩,事關許多繁瑣的禮節。其中關於棺槨的選擇,墓地的選擇,下葬之日的選擇,道場和法事的安排,陪葬的物品,祭祀的法則等等,無一不是極盡瑣碎之能事。
但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繼任者的選擇。
前文提到過,由於宋哲宗駕崩之時,年僅二十四歲,他雖有三宮六院,佳麗三千,但終究沒能留下一子。皇帝無子,自然就該由兄弟榮登大寶,升任天子。
在宋哲宗的父親,也就是宋神宗的兒女之中,共有十四子,十女。在這十四子中,除去早殤的八個之外,至今健在的還有六個,加上新近駕崩的宋哲宗,剩下的只有五個。分別是第九子申王,十一子端王,十二子燕王,十三子楚王,十四子越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繼任者必定在申王和端王之間產生,這兩人都有各自的優勢,又都有各自的劣勢,最後的結果無論誰勝出,都不會令人太意外。
但是雙方的幕僚,卻對主子登基之事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