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讓日本忍無可忍的時刻在1931年來臨了。西方各國決定對日本“侵略”中國事件展開調查,可對他們自己在殖民地的所作所為卻隻字不提。曾在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學習過的松岡洋右代表挺身為日本辯護,發表了一通傳統的、具有大和民族精神的演說:“中國缺少一個合法政府來維持其法律和社會秩序;中國軟弱而且落後,國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數以百萬計的人民由於互相殘殺的戰爭、暴政、匪徒、饑荒和洪水失去了生命。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日本,日本是一個偉大文明的國

家,一直、並且永遠是遠東地區和平、秩序和進步的中流砥柱。日本在一個混亂得無可救藥的地區使滿洲國變得和平而又繁榮。”但是,他的這番演說被那些西方國家當作了耳旁風。這些國際聯盟的成員國都說自己在“幫助”殖民地的人民擺脫困境,因此最後的結果是——全體一致投票反對日本,只有日本為自己投了贊成的一票。之後,松岡洋右和日本代表團永遠地離開了國際聯盟。

那些基督教帝國主義國家自己遠涉重洋來到亞洲興風作浪,卻厚著臉皮告訴日本不要捲入到鄰國的事務中去。美國靠刺刀奪取了菲律賓和夏威夷,此外還不斷地入侵加勒比海地區、中美和南美地區。如果美國對自由的嚮往是真誠的,那它就應該放棄自己所佔領的殖民地。日本知道自己購買印度尼西亞石油的錢直接進了荷蘭人的腰包,而購買越南橡膠的錢又付到了法國的財庫中。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寮國人最後只落得了被繩子勒死的結局。非洲人受到歐洲殘酷無情的剝削。那些基督國家要求殖民地獨立的口號跑到哪裡去了?

在1939年7月,美國宣佈終止與日本已簽訂了27年的商業協定。是日本所痛恨的敵人蔣介石說服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並以此強迫日本同中國透過談判解決問題。“根據一次民意調查,75%的美國大眾贊同”這次反日行動。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蘭。一個月之後,即1939年10月,羅斯福命令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戰艦駛入珍珠港。這在日本看來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危險舉動——因為在太平洋沿岸,只有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的殖民地,除此之外便沒有哪個自由的國家需要保護了。

1940年6月,德國橫掃了法國。日本逼迫新一屆法國政府切斷透過其印度支那殖民地流入中國的供應。並且說服被圍攻的英國(英國也別無選擇)停止透過緬甸對中國的供應。此時,美國已停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潤滑油和廢鐵。

在日本看來,這一切都令人感到懷疑。美國正在幫助中國,在亞洲的這些白色殖民力量足以讓日本的軍隊陷入泥潭,而美國佬同時還在斷斷續續地重整軍備和進行談判。現在看來,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想利用經濟制裁掐死日本。東京的媒體用“ABCD包圍圈”這個詞來表現當時的狀況。這個詞語當中的ABCD所指的分別是“�美國人(American)、英國人(British)、中國人(Chinese),以及荷蘭人(Dutch)”,�正是這幫烏合之眾想聯手掐斷日本的生命線。

此時,日本和義大利、德國都在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裡尋求朋友,他們按照《同盟條約》結成了聯盟。就算美國不願意看到這一點,這三個國家還是有著共同的堅持——日本首相近衛文�NFDF8�說道:“如果美國不理解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的立場,把我們三國的協議看成是針對美國的挑釁行動,並對我們始終採取敵對態度的話,那麼我們三國將對其實行堅決打擊。”

那一個月的晚些時候,數年以來一直不斷“對日本進行‘良好行為準則’教導”的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向日本大使提出了一系列使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要求。“這就是著名的科德爾·赫爾四原則——包括尊重別國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各國平等的商業機會,若非透過和平方式不改變現狀。”

日本當時一定在想,難道這位科德爾·赫爾國務卿是名喜劇演員嗎?他說的這些是不是在講笑話?西方軍國主義者所征服的國家橫跨亞非兩大洲,現在這位國務卿希望日本以另一種方式參加遊戲。

事實上這一切並不是玩笑。緊接著羅斯福就投下了更大的賭注。他大膽地顯示出美國的力量以及美英荷三國的團結。他組織美國海軍軍官“公開參與4月在新加坡舉行的五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高階軍官會談”。美國總統還給裕仁天皇發了一封電報,電文中寫道,日本軍隊在印度支那製造的那場“嚴重且影響深遠的緊急事件”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