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儘可掘之,所以牧嚴當之無愧“盜墓第一人”,其技術盛傳有通天法則,妖鬼盡泣。
說道盡興處倒顯得恬不知恥了,盜墓勾當,違背倫理,現在我們卻把它當做了一門精彩絕倫的學術來講,實在說不過去。我可不想我百年之後,我的墳頭上被哪個王八羔子盜墓賊鏟上兩鏟子,那滋味,哎,怎麼說呢,很疼的。
這次我也是為了救自己,也幫尚子才小小的試了這麼一回手,可不是存心找墓盜的。等事情辦完,得金盆洗手,告老還鄉修地球種莊稼去了。
“嗯哼,入門?那還嫩了點,這東西不學為好,總感覺挖一回墓,心裡不踏實,咱賣了那佛珠,我也沒啥高興的,不過這過程我挺喜歡的!”
葫蘆追問道:“默默,你能從一個盜洞或者破壞程度判斷是哪一派盜墓人盜的墓嗎?”
問到這問題,感覺嘴裡是該叼上根香菸的,於是發了煙點上火繼續發揮我不屈不撓,吹牛的本事。我還真小看我自己了,原來我默默也挺能吹的。其實我也是為了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而已,要不然黑暗中異常的環境非把我逼瘋了不可,不過這次我所講述沒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盜墓的痕跡可以從工具、技術、剷土規則、破壞程度、棺槨開啟的方向、屍體原始佈置等等判斷是哪一派所為。而被南派薨宇地官盜的墓最好分辨或者說最難分辨。
“薨宇地官”中“薨”解為古代諸侯封爵官員的死,在古代如果不是火化,人死就有棺,“棺外套槨,屍安於其中,奉殿承崶金,謂之‘冥壽殿”,若其淺葬水澤,稱之‘罹壽冢”,“宇”指的是墓室空間或者棺槨空間;“地官”可能是盜墓賊自封美譽之名。“地官”其實就是專門伺候地底下那些墓室的盜墓人,贊其名用了“地官”這一稱號,總比盜墓賊好聽些,聽上去更專業,更有技術含量。
《盜鬼經卷》屬於南派薨宇地官的聖品,裡面的字詞用得極其生僻,但通理後,就會發現其中的字拆解有多重意思,有些像暗語,所以如果按照常理去解釋往往適得其反,不盡如意,甚至天差地別,連意思都讀不懂。
怎麼從被盜墓穴中判斷是不是南派薨宇地官所為,這就要論技巧了。盜墓賊盜墓破土所用的工具,技術基本都一樣,沒有什麼好說的。南派手法進入墓室後就不一樣了。
首先點香祝禱,這香一般就用“偷天行脈”的佈置方法,以點帶面,拉成網狀,通常是七支香和九支香。這種香陣佈置對應八方位置,七香少一脈,就是缺口盜洞的位置;而九香多出一脈,那就是留有後路的意思,不同的墓室朝向方位,棺槨佈置不一,就考量佈置香的支數,這要因地制宜,不可隨意佈置。
香布好才能取寶,取寶也有順序,可不是隨便就把棺槨開啟,首先是耳室,再後才到棺槨室。
進入地宮,每走三步插一炷香,稱為“三步一叩首”,示意埋葬在地宮裡死者的靈魂要來取寶了,也有敬奉的意思。拿死人的錢財,那就得對之敬奉有加,以免多生事端,當然這也僅僅是心裡慰藉而已。
墓室內取寶有“六禁”:“一禁全棺”,棺板不能全部開啟,要雙手帶上手套抱拳伸到棺材內,點三下抱拳,示意恭敬,然後伸掌取寶,眼睛是不能看屍體的,有些屍體在死亡後,雙目會睜開,如果被屍體瞧見有不吉利的含義,意思是死屍透過眼睛把你的靈魂索在了墓室裡,這一點稱呼為“瞽借”,如果要把整個棺材板開啟,得先把屍體的頭部用黑布蓋上才能動手。
“二禁口中取寶”,屍體的口中就算含有珍珠寶玉也不能取。屍體腐爛,在內腔之中存有屍氣,取口中之遺,容易讓屍體透氣,這種氣體吹到身上,很容易致人面板潰爛,如果直接噴到口中,那離死亡也就不遠了。這一點和其他三派的區別很大,通常說“口含香玉”,最貴重的東西往往在屍體的口中,巴不得連金牙都給敲下來,但南派是禁忌取屍體口中遺寶的。
“三禁通取”,墓室棺槨內財寶再多也不能全部取走,也有留有後路的意思。
“四禁屍體翻身,”在棺槨內找崶金,可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把屍體翻個身取寶。這裡也有屍體翻身,重新復活的意思,不想惹殭屍最好得守這一規則。如果寶物被壓在屍體下,那就要盡力把屍體平行抬高,不能讓屍體有側翻的情況發生。
“五禁新氣”,很多盜墓賊想試探墓室裡的空氣質量而用活禽等動物先放到墓室裡試驗,這在南派的手法裡也是禁忌的。墓室裡的死屍最怕家禽鳥獸昆蟲,一旦這些能吐氣的傢伙進入,墓氣就會變化,屍體能起什麼反應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