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6部分

大的便是中部鮮卑首領軻比能。在軻比能心裡,他始終認為鮮卑才是漠南草原的主人,是繼承匈奴領地的正統繼承者,烏桓人不過是鮮卑部族的叛逆。因此他打心眼裡鄙視烏桓,自然也沒把烏桓首領蹋頓放在眼裡,更不可能屈服於蹋頓的威逼之下。可是蹋頓卻憧憬著統一草原各部,試圖收服鮮卑部落,繼而與漢人一較高下,甚至還做著牧馬中原的美夢。

這樣以來,無形中促使軻比能與蹋頓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互不相讓,爭鬥不止。但烏桓部落實力強大卻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強者蹋頓,軻比能縱有百般不願也不得不委屈求全,虛以委蛇,蟄伏待機。

盧龍塞一役,蹋頓聯絡烏桓和鮮卑各部,聯合出兵。說是聯合出兵,其實就是命令各部首領派遣兵馬出戰,軻比能同樣接到了蹋頓的命令。蹋頓命他率領中、西兩部鮮卑部落從幽州北面進攻,偷襲幽州腹地,致使漢軍腹背受敵,首尾難顧。大戰之前,軻比能滿口答應,隨後卻遲遲不肯出兵,直到大戰將至,軻比能才派遣闕機帶領本部人馬和牛羊輜重前去支援,等同於敷衍了事。

盧龍塞慘敗後,蹋頓憤恨難平,認為這場大敗全是因為軻比能陽奉陰違所致,否則焉有此敗?於是蹋頓帶著殘兵敗將一路輾轉迂迴,硬是把身後的追擊漢軍帶到中部鮮卑軻比能的領地上,而且是直接帶到鮮卑王庭,企圖禍水東引,讓漢軍進攻軻比能的王庭。最好是被漢軍一舉殲滅,讓軻比能自食惡果,好好嚐嚐抗命的下場。

沒想到,蹋頓帶著殘軍前去鮮卑王庭見到軻比能時,軻比能卻獻上一個絕佳的計謀,這便是白狼山之戰。在整個謀劃中,軻比能甘願為餌,假意投誠,博取李利的信任,而後將漢軍帶進白狼山,進入烏桓和鮮卑兩大部落的伏擊圈之中,最終圍殲漢軍於白狼山下。

軻比能的謀劃正中蹋頓下懷,或者說戰敗後的蹋頓一心想著報仇雪恥,卻苦於沒有良策,無從著手。而軻比能所獻之策無疑是雪中送炭,來得太及時了,正好落在蹋頓的心坎上。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當即定下此策,張網以待,靜等漢軍一步步鑽進甕中。

與此同時,蹋頓率領烏桓殘部返回柳城,儘可能地募集兵馬,在白狼山東麓設下埋伏,堵住東邊埡口。而軻比能則聯絡西部鮮卑步度根、彌加、扶羅韓等部落勢力,集結大軍前往白狼山西邊埋伏,靜等漢軍進入白狼山。等到漢軍進入伏擊圈之後,兩大部落兵馬一起出動,將漢軍困在白狼山東麓山下,畢功於一役。

整個謀劃極其隱秘,知情人只有蹋頓和軻比能兩人,除此之外再無第三人知曉。因此一切都很順利,一張滅殺漢軍的大網悄然展開,而漢軍對此竟然渾然不察,傻頭傻腦地鑽進圈套,被軻比能帶進東麓山下的口袋陣之中。

這確實是個巨大的口袋陣。袋口便是蹋頓大軍身後的東邊埡口,袋底有兩個豁口,一個是漢軍進入東麓戰場的北邊山道,另一個則是與東邊埡口相對的西邊山道。因此,軻比能率軍進入戰場之後便守在北面山道正前方,等於鎖住北邊豁口,而西邊豁口則由步度根和扶羅韓率領的鮮卑大軍負責紮緊口袋。一旦三個袋口全部堵上,並紮緊口袋,不留死角,那麼李利率領的漢軍就會被兩大部落大軍牢牢地困在東山腳下,直至被徹底殲滅為止。

整個圍殲計劃近乎完美無缺,並且進行的很順利,一切都在蹋頓和軻比能的預料之中,近乎是按照他們預定的步驟一步步實施,分毫不差。而漢軍就像是被他們拽著的木偶一樣,完全按照他們的設想一步步進入口袋,極其配合,配合得天衣無縫,好得讓人無話可說。

然而就是這樣一場蓄謀已久、勝券在握的圍殲計劃,卻在大戰伊始突然出了岔子。毫不知情的蠻軍右翼兵馬對軻比能率領的鮮卑鐵騎痛下殺手,一舉砍殺了數千名鮮卑騎兵,並將軻比能及其麾下的鮮卑鐵騎團團圍困,使其無法脫身。而軻比能麾下將士同樣被矇在鼓裡,眼見蠻軍兇狠彪悍,自然奮起反擊,由此雙方打出了真火,殺紅了眼睛,打得不可開交。

而軻比能本人更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原本他應該迅速率部脫離戰場,退入北面山道,堵住漢軍退路,從而堵死口袋陣的北邊缺口。可是戰鬥開始之後一切便失去了控制,他預料之中的救援並沒有到來;李利麾下的前、中、後三路兵馬都沒有前來救他,而是直接繞過右翼戰場,直接投入到中軍和左翼戰場。如此以來,軻比能精心謀劃的口袋陣首先便把自己和麾下兩萬大軍裝進去了,並且越陷越深,掙脫不掉。

而蹋頓並不知道的是,軻比能聯絡的鮮卑大軍另有圖謀,企圖坐視蹋頓大軍與漢軍拼得死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