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8部分

絕代智者,恐怕很難從如此紛繁複雜的脈絡中抽絲剝繭地看清事情的本質,領悟李利此番用兵的真正意圖。

一通而百通,想明白了李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用兵手段之後。諸葛亮心中猶如驚濤駭浪般劇烈起伏,平生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滋味。領悟到王者無情的真諦。

在此之前,在是否留下公孫瓚的問題上面。諸葛亮的意見與李利相左。他主張趁早剪除公孫瓚,以絕後患,可是李利卻執意留下公孫瓚,並先後兩次營救公孫瓚於危亡之中,否則公孫瓚斷然活不到現在,早已身死多時了。為此,諸葛亮認為李利太過仁慈,留下公孫瓚絕非明智之舉,日後必然生亂。但此刻梳理脈絡之後,諸葛亮再也沒有這個念頭了,更不會認為李利太過仁慈,仁慈與李利之間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將近十萬幽州將士死於平定邊患,在與蠻軍的作戰之中戰死沙場,這是真正的死得其所,死的壯烈,死的有價值。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切都在李利的謀劃之中,知情人一時之間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但是,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走遍天下也是這個理,堂堂正正,不懼人言。可誰又知道,如果主帥李利稍有惻隱之心,結果就不是這樣;儘管戰後的傷亡仍然在所難免,卻是幽州軍和西涼軍分攤,至少還能為幽州軍留下一半兵馬。

可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公孫瓚麾下的幽州軍和閻柔投誠後的數萬降兵,全都死傷殆盡,而李利率領的東征大軍卻實力猶存,連番大戰後八萬步騎還有五萬餘眾。兩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令人唏噓不已。但李利此次東征的目的卻如期實現了,不僅兵不血刃地收取了幽州,還將烏桓和鮮卑兩大部落打殘了。接下來便是逐一收復失地,收降其部落民眾,徹底掃平幽州邊患,整飭吏治,恢復民生。

想明白一切之後,諸葛亮便不在堅持自己的剿撫並舉之策,不由得對李利心存敬畏,遂不再贅言,惟有全心全意地做好份內之事,變得愈發小心謹慎。

次日清晨,大軍如期開拔,急行軍前往柳城。

行軍不久,便有哨騎前來報捷:三更時分,張遼、趙雲和張燕三人已率領大軍襲取柳城,俘獲了包括烏桓單于樓班在內的數百名烏桓貴族,並將已成驚弓之鳥的四萬餘蠻軍盡數俘獲。目前,漢軍已佔領柳城,所有戰俘都關押在北城校場。靜候李利駕臨。

隨著柳城陷落,以及烏桓部落最後的兵馬全部被俘,曾經強盛一時的烏桓部落就此敗亡。

中午時分。當李利大軍趕到柳城北門外時,一場預料之中的大雨如期而至。

不多時。柳城便被雨霧籠罩其中,漫天的塵土和瀰漫的血腥殺氣全都淹沒在雨霧之下,戰雲密佈的天空迅速被滿天雨雲所取代,塞外草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寧與平靜。

建安三年五月,大將軍李利率領東征大軍與烏桓、鮮卑聯軍大戰於白狼山,全殲聯軍主力十餘萬眾,並於月底攻佔烏桓老巢柳城。

六月初,烏桓單于樓班帶領各部首領向大將軍李利俯首稱臣。並於六月中旬帶領數十萬烏桓部落民眾離開幽州。遷徙隊伍自柳城出發,一路西行,途經幷州雁門、雲中等郡縣,再由朔州進入涼州境內,最終抵達涼州腹地武都、漢陽和漢中等郡縣。

就在樓班帶領烏桓部落西遷的同時,中部鮮卑軻比能部落和東部鮮卑素利、闕機部落,共計十餘萬眾起行北遷,進入幷州。

與此同時,幷州各郡募集二十餘萬自願前往草原的百姓,以及幷州、司隸、朔州境內近十萬傷殘或退役兵士攜帶家眷北上幽州。進入烏桓草原定居。

此外,李利治下各州各郡收留大量流民,合計數萬之眾。由當地郡府兵護送前往幽州關外,落戶草原。

六月底,在軻比能、步度根和扶羅韓等鮮卑首領的斡旋下,東征大軍趙雲所部進駐鮮卑王庭。隨後在軻比能、步度根兩股勢力的配合下,誅殺包括扶羅韓、彌加在內的上百名鮮卑部落首領和貴族,收降鮮卑各部。

值得一提的是,步度根和扶羅韓是嫡親兄弟,素來交往密切,相互幫襯。共同進退。然而面對漢軍強大兵鋒的脅迫之下,步度根主動請纓伏殺其兄扶羅韓。並將扶羅韓的首級作為晉身之禮,藉此博取李利的信任。果然。步度根審時度勢的大義之舉被李利大加讚賞,遂任命步度根為“鮮卑大人”,順義將軍,兼領幷州別駕從事,並擔任幷州上郡守將。

與步度根不同,身中劇毒的軻比能被李利所救。僥倖活下來之後,他執意投效李利,放棄鮮卑首領的虛職,甘願加入西涼軍,跟隨李利征戰。眼見軻比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