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二十餘萬兵馬廝殺一晝夜,很多將士早已殺紅眼了,豈能說打就打、叫停就停?
所以大混戰並未就此罷兵,所幸袁紹、袁術、曹操、劉備、呂布和孫策等六位諸侯亦知如此廝殺混戰下去,其結果必將是兩敗俱傷,誰也佔不到半點便宜。慎重權衡利弊之後,他們深知其中利害,甚為顧忌,遂不約而同地出面制止廝殺。
由此激戰一晝夜後,六位諸侯麾下兵馬在南門外分成兩大陣營,對峙僵持,虎視眈眈,誰也不敢率先撤兵。否則,一旦將後背留給敵人,無疑是十分危險的;萬一敵軍趁勢襲擊,其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如此膠著僵持的局面,最終還是劉表親自出面作保,並將荊州軍橫在兩軍中間,方才徹底平息了這場大混戰。
伴隨夜幕再次降臨,戰火熊熊的宛城終於再度恢復平靜,十餘萬諸侯大軍各自返回營寨。舔犢傷口,慶幸自己還活著。
一天一夜的大混戰過後,南門外十餘里範圍的曠野上散落著不下五萬具屍體。屍骸遍地,鮮血染紅了這方土地。更有數以萬計的傷殘兵士,他們既是這場空前混戰之後的幸運兒,又是最大受害者;雖然僥倖保住性命,卻落下終生殘疾,離開軍隊後的生計之艱難是不言而喻的。
風平浪靜後,終於冷靜下來的六位諸侯。心頭沉甸甸的,疑竇叢生,隱隱感到這場混戰來得蹊蹺、疑點重重。卻又想不出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北門外,曹操大營。
“哈哈哈!”中軍帥帳內充斥著志得意滿的開懷大笑,笑得張揚,笑得豪放。其中還夾雜著些許瘋狂。
此刻營帳內只有五個人。上階是主帥曹操,下階兩側是荀彧、毛玠、滿寵、曹仁和樂進。
“這場大戰打得大快人心,不但削弱了各路諸侯的兵馬實力,還挑起了他們之間的爭鬥與猜忌。惟有如此,我等才能趁亂牟利,一嘗夙願。”當曹操、曹仁四人放聲大笑時,荀彧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顯得有些勉強。而他此時出言附和。其實就是一種掩飾,以免讓人覺得他不合群。心存二志。
滿寵,字伯寧,山陽人,之前才能不著,聲名不顯,直至兗州失守後方才嶄露頭角,正式進入曹操的視線。其人能文能武,沉穩機智,務實卻不出風頭,識時務、知進退,堪稱智者。此次宛城混戰就是出自他的謀劃,或者說他是這場大混戰的策劃者和實施者。
時下宛城一共盤踞著七位諸侯,以荊州劉表實力最強,餘下六位諸侯中又以曹操麾下兵馬最少,只有五千虎豹騎和幾百名親兵,與其他諸侯麾下兵馬完全不對等。但曹操自身實力並不弱,在六路諸侯裡排在中流,實力僅次於袁紹和袁術兄弟。由此,三位實力相若的諸侯聯手攻打劉備、呂布和孫策三方勢力,若是逐一擊破,實在是易如反掌;但這對曹操並無好處,只有同時削弱五位諸侯的實力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情形,最為有利。
故此,早在曹操建議移駕南陽郡的那一刻,就開始謀劃著這場諸侯混戰,越亂越好,廝殺越是慘烈越好。只有這樣,曹操才能亂中求勝,火中取栗,最終實現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
於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謀劃便在悄無聲息中進行,謀略是滿寵所獻,自然由他負責具體實施。當曹操和袁紹、袁術兄弟達成同盟之時,這個訊息便已傳入劉備、呂布和孫策三人耳朵裡,直接促使他們不得不聯合起來,聯手抵禦二袁和曹操三方勢力組成的強大聯盟。
等到兩大陣營組成完畢後,混戰立即啟動,中間幾乎沒有任何間歇,以致於被矇在鼓裡的其他五位諸侯根本沒有時間求證,倉促聯合出手,繼而引發了這場空前混戰。
這個計策本身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很低劣。無外乎兩頭裝好人,假傳訊息、兩邊挑撥,最終挑起兩大陣營大肆火拼。然而,這個計策卻是對症下藥,謀劃、運用和時機都把握的恰到好處。因為各路諸侯同在一座城池之中,稍有風吹草動便能引起其他諸侯的警覺;再加上諸侯間互不信任,且大多為敵對勢力,積怨已久。這些潛在矛盾和特殊環境,就是挑撥離間的天然土壤,天賜良機,宛如幾堆乾柴似的,一點就著。
故而,當劉備派出一隊人馬前往袁紹大營外圍巡視打探之際,袁紹、袁術和曹操三人已將兵馬聚集在一起,嚴陣以待。等到斥候探知劉備麾下兵馬已經出動後,不由分說便立即出兵,一舉剿滅這支負責打探情報的兵馬,而後直撲劉備大營。
卻不料,劉備大營裡同樣早有準備。劉備、呂布和孫策三人事先得到密報,迫使他們合兵一處,組成十萬大軍,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