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請息怒,末將還有下情稟報。關靖、單經二人大鬧刺史府之後,此時郭嘉也如公孫將軍一般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將二人羈押,待稟明主公之後再行懲處。不料單經將軍當堂反抗,揮劍相向遂被嚴綱將軍當堂斬殺,關靖亦在混戰中被親兵誤殺,二人相繼身亡。剛剛刺史郭嘉派人前來稟報此事,請主公前往刺史府處理此事。”
“啊!他二人都死啦?”公孫瓚聞言後大驚失色,驚呼一聲,遂自覺失禮便再不贅言。
李利眉頭微蹙,一臉慍色,思索片刻後扭頭對公孫瓚問道:“伯圭對此事有何看法?想到什麼說什麼,無須顧忌,直言無妨。”
“這”公孫瓚遲疑一聲,思量著說道:“此等目無主上之事何須多說,必須予以嚴懲。此二人死有餘辜,軍師在這件事情上並無過失,末將對此沒有異議。”
“嗯,既然伯圭兄都這麼說了,那此事就這麼辦吧。”李利微微頷首,遂對李摯吩咐道:“命令郭嘉妥善處理後事,賜予關靖、單經二人關內侯爵位,以侯爵之禮厚葬,並安撫其家眷。此後再有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一律殺無赦!去吧。”擺手示意李摯退下。
待李摯走後,李利心有所感地對公孫瓚說道:“從這件事上不難看出,伯圭兄帳下將領心懷不滿者不在少數,往後還需伯圭兄多多費心。”一邊說著話,李利一邊給公孫瓚斟上一盞酒,以示謝意。
公孫瓚連忙躬身施禮,滿臉歉意地道:“這都是末將之前馭下不嚴,方有今日之禍,還請主公寬宥恕罪。”
李利輕輕搖頭,微笑道:“伯圭兄無需自責。亂世當中人心叵測,貪婪成性、得寸進尺者比比皆是,怨不得伯圭兄。如今冬去春來,我幽州又將面臨嚴峻考驗,一場大戰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當中,想來不久之後便會如期而至。屆時,還需伯圭兄鼎力相助,你我二人並肩作戰,定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力求一舉蕩平烏桓蠻夷!”
公孫瓚神情一動,急聲道:“主公從何而知大戰臨近,不知此事確否?”
李利微微頷首,高深莫測地笑道:“此事不會有錯。據說去歲寒冬,冀州袁紹派出兩路使者,一路前往烏桓、鮮卑部落,另一路去了荊州。想來袁紹此舉必有所圖,至於究竟是何陰謀,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眼下已是春季,一切圖謀都將在未來幾個月揭曉,我等儘可拭目以待。”
話音未落,但見剛剛離去的李摯又走進大帳,雙手奉上一疊信帛,恭聲道:“這是細作剛剛傳來的訊息,淮南戰場驚變
時間無情流淌,轉眼已是冬去春來。
公元198年二月下旬,長沙太守張羨聯合零陵、桂陽二郡太守反叛劉表,率領叛軍迅速攻佔荊南各郡縣。至三月底,張羨率領三郡叛軍割據荊南,擁兵數萬,大肆招兵買馬,積極擴充勢力,厲兵秣馬,虎視眈眈,兵鋒直指荊北襄陽,對荊州治所造成極大威脅。
出征淮南的劉表聞訊後大驚失色,當即率領大軍撤出淮南戰場,馬不停蹄地趕回荊州,率軍平叛。與此同時,荊州水師也迅速返回,經水路攻打荊南叛軍。如此水陸並進,兩路夾擊荊南叛軍,短短半個月便穩住局勢,遏制住了張羨叛軍的進攻勢頭。
然而接下來的戰事卻陷入僵持,張羨叛軍甚為頑強,節節抵抗,致使劉表大軍久攻不下。隨之平叛大軍進攻受挫,戰事膠著,相持不下。至此,劉表大軍被牽制在荊州境內,無法開赴淮南戰場,使得如火如荼的淮南戰事陷入停滯狀態,讓深陷絕境的袁術得以喘息之機,為整個討袁之戰徒增變數,局勢愈發混亂,晦暗不明。
三月中旬,大將軍李利下令劉表出兵淮南、征討袁術,被劉表以荊南叛亂未平為由婉言拒絕。隨後,李利惱羞成怒,頒佈討袁盟主令,公然指責劉表推諉搪塞,置漢室危亡於不顧,背信棄義,數典忘宗,枉為漢室宗親。在聲討劉表的同時,李利派遣鎮東將軍波才率領五萬大軍突襲荊州南陽郡;並頒佈大將軍令昭告天下,半月內出兵十萬,討伐淮南袁術。
伴隨大將軍令傳遍天下,西涼軍正式介入淮南和幽州兩大戰場。在幽州戰場上,西涼軍號稱出兵二十萬;在淮南戰場上出兵十萬,另有五萬步軍悄然逼近南陽。至此,西涼軍相繼出兵三十五萬投入到中原戰場,由此開啟了西涼軍東進中原的序幕。
第950章 鄉梓情,仁者愛人
感謝:書友洪荒逍遙大帝打賞支援,多謝!
弱柳扶風,綠草如茵。又逢春回大地時節,南陽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宛城依然繁華,大街上人來人往,商鋪林立,客棧中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