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以來,他們沒有幹完的活便留在河道里,隨之便落在守軍將士身上,致使他們每天都要在河道里忙碌一整夜,片刻不敢鬆懈,累得半死。
昨天一場慘烈廝殺過後,河道里至少堆積著不下兩千具屍體。而滾落在河裡的擂石和滾木更是數以萬計。此外,清理河道的將士不僅要把堵塞水流的障礙全部清理乾淨,還要掩埋被遺棄在城牆下的叛軍將士的屍首。
最為重要的是。根據兩軍主將商討的協議規定,清理河道和掩埋屍首的軍士不能超過兩千人。這是硬性規定,亦是雙方主將經過反覆爭論之後的結果,誰都不能擅自更改,更不能違反規定,否則之前的協議立刻作廢。
為此,城中守軍傷不起。只能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不敢越雷池半步,惟恐趙韙反悔。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寅時七刻,臨近五更,再有半個時辰,天就亮了。
這是黎明到來之前的最後半個時辰。亦是晨霧瀰漫。護城河兩岸氤氳繚繞的一段時間。
每天這個時候,城池內外的能見度極低;即使打著火把,也只能看清十丈以內的物體,再遠些便什麼也看不見。
此外,黎明前的半個時辰還是人睡得最沉,防備最為鬆懈的時候。
恰在此時,原本緊閉的城門再次開啟,開門的速度很慢。動作很輕,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響。
隨即。只見一隊隊軍士徒步出城,行走間竟然沒有聲音,腳步很輕,速度卻不慢。不多時,便有數萬將士相繼出城,迅速透過吊橋,並且沒有火把,到達護城河北岸之後,這些兵士全都隱沒於濃霧之中,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在這時,城門再度關閉,護城河裡岸邊依舊插著火把,但是剛剛還在河裡疏通河道的一千八百餘名騎兵卻不見了,同他們一起消失的還有他們的座騎和隨身兵器。
忽然,“嗖嗖”的箭矢破空穿梭,瞬間打破了寂靜的黎明,緊隨其後的便是“噠噠”的馬蹄轟隆聲。
頃刻之間,但見一支支裹著油布的箭矢呼嘯升空,星星點點的亮光在高空中彙整合片,橫空穿梭百米之後驟然急墜而下,如火焰兇獸般撲向濃霧籠罩下的叛軍營帳。與此同時,隨著馬踏聲突然乍起,原本沉寂無聲的叛軍營寨周圍,從濃霧中走出數以萬計的步軍甲士,迅速逼近叛軍營寨。
顯而易見,這是張任帳下的守城大軍試圖劫營。
數萬大軍於五更之前悄然出城,而後藉助能見度極低的濃霧隱藏行蹤,悄無聲息地靠近叛軍大營。等到大軍對叛軍營寨形成四面合圍之勢,然後亂箭齊發,試圖焚燒叛軍營寨;不等轅門守軍反應過來,張任大軍便從濃霧中殺出,猝然發動攻擊。
“咻咻咻啊!”
伴隨一聲淒厲的慘叫,駐守在轅門戰壕中的一百餘名軍士被突如其來的暗箭相繼射殺,而他們瀕死時的慘叫聲驚醒了轅門上的守營將士,從而暴露了劫營大軍的行蹤。
“敵軍劫營!鐺鐺鐺”
在轅門守軍的失聲驚呼之中,懸掛在轅門城樓上的銅鐘被敲響了。沉悶而悠長的鐘聲迅速擴散開來,直衝雲霄,傳遍整個營寨。旋即,聞聲驚醒的無數將士驚慌失措地衝出營帳,抬頭便看見一簇簇火箭呼嘯而至,數以百計的緊挨在一起的營帳被火箭點燃。
頃刻之間,偌大的叛軍大營徹底沸騰起來。
“攻破敵營,擒殺趙韙!殺!”
“咚咚咚!”
看到叛軍大營火起,早已等候多時的劫營大軍再無顧忌,悍然衝向敵營轅門。頓時間,戰馬長嘶,亂箭穿空,隆隆的戰鼓聲響徹雲霄,喧囂的喊殺聲聲震四方,驚天動地。
至此,對峙大半月之久的趙韙叛軍和劉璋大軍,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大決戰。
截至此時,趙韙叛亂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益州局勢已然大變。連番激戰廝殺當中,促使雙方都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方身上,卻不知一頭吞天巨獸正在悄然靠近他們。或許等到他們決出勝負之時,這頭兇猛無匹的巨獸就會突然出現他們面前
峰連玉壘,地接錦城,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誠天設之雄也。
這便是蜀道金牛棧道上的葭萌關和劍門關的真實寫照。
歷史上,諸葛亮曾擴建這條棧道,並在劍門關架設飛樑閣道,並立門設閣尉守之。“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故稱劍閣道。因此,遙遙千餘里的金牛道(又名石牛道),就是後世所說的廣義上的劍閣道。
南征益州的西路軍,即趙雲、馬超和黃忠三將率領的九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