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堂下眾人皆以為周瑜即將發號施令之時,卻不料周瑜倒是沉得住氣,不緊不慢地詢問糧草籌備情況。說完話後,他面帶笑容地看著堂下右側的馬騰,因為馬騰是此次大軍後方糧草供應的後軍主官,即軍需官。
馬騰聞言後,不假思索地道:“都督儘可放心。第一批三十萬石糧草已悉數運到南鄭城,其中二十萬石糧草已於前日運抵葭萌關,可供十萬大軍兩月之用。第二批糧草仍是三十萬石,目前全部籌集完畢,於昨日運至武都郡內,想來十日之內便可送到漢中,完全可以供應大軍征戰所需。”
周瑜聞聲頷首,笑道:“如此甚好,此番有槐裡侯坐鎮漢中,本將無憂矣。呵呵呵!”說話間,周瑜雖是滿臉堆笑,實際上卻是如釋重負的暗暗鬆一口氣。
而這皆因馬騰身份特殊,其人本身便是西涼宿將,曾經還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諸侯,而今他歸順李利麾下,卻仍是滿門顯貴,地位超然。他不僅自身便是一郡太守,還是軍中悍將馬超的親生父親,餘下三子均是軍中高階將領,最重要的是,他還是李利的岳父。正因如此,即使周瑜貴為漢中都督、一軍統帥,卻不能直呼其名,仍需尊稱馬騰一聲“槐裡侯”。所以,如果馬騰故意拖沓或從中作梗,那麼周瑜就有麻煩了。
眼見周瑜謙遜有禮,馬騰捋著鬍鬚,微笑著道:“都督無須客氣,此乃老夫份內之事,職責所在,理應效命。”
周瑜頷首示謝,遂將目光轉向坐在馬騰下首的韋康身上,迅速收斂笑容,正色道:“韋康太守此番為大軍籌措糧草,居功甚偉,待功成之日,本將必定替太守請功。眼下,本將尚有一事勞煩太守,聽聞金城郡丞楊阜頗有謀略,智計過人,此番大軍出征正是用人之際,不知太守可否割愛?”
韋康聞言後,非常驚訝,扭頭看了看左後方的楊阜,眼神中流露出由衷的欣喜之情,遂對周瑜恭聲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一切全憑都督調遣!”
ps:衷心感謝:“逸兒849”書友的月票支援,恭祝新禧,羊年大吉,好運連連,萬事如意!
第132章 風雷動,驍騎出徵
韋康聞言後,非常驚訝,扭頭看了看左後方的楊阜,眼神中流露著由衷的欣喜與祝賀。
然而楊阜此刻卻是一臉茫然,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儼然是被天上突然掉下來的大餡餅砸得暈頭轉向,以致怔怔愣神,渾然不知韋康此時正看著他。
看到這一幕的韋康,完全能夠理解楊阜此刻的心情,知道他心裡必定是驚喜過望,以致舉止失措,似乎不敢相信這一切都真的。是以韋康不但不介意楊阜當眾失態,反倒真心地替他感到高興,此番他可謂是夙願得償,終於盼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隨即,韋康收回目光,起身出列對周瑜躬身施禮,滿口答應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一切全憑都督調遣!”
乾脆利落的應允聲中,韋康臉上洋溢著感激的笑容,彷彿此刻被周瑜賞識的不是楊阜,而是他自己似的。由此可見,他與楊阜交情匪淺,情真意切,即便沒有親屬關係,亦是莫逆之交。
“嗯,韋太守深明大義,實令本將佩服。”周瑜面露笑意的輕輕頷首,接聲說道:“難得太守如此赤誠,本將索性直言相告。實不相瞞,本將之前並未聽說過楊阜郡丞的名字,是以真正欣賞他的不是我,而是主公。主公此前曾對我說,京兆之地自古藏龍臥虎,時下涼州境內便不乏人中俊才,其中便提到韋康太守及令尊和令兄父子三人。亦對楊阜頗為讚賞。若不是時間太過倉促,想必主公會親自接見二位。”有感於韋康和楊阜之間真摯的友情,周瑜索性把話說開了。如此方能讓他們二人徹底放心,真正高興一回。
韋康聞言神情頗為振奮,躬身正襟,揖手朝著西南方向躬身遙拜,一揖到底,以示對主公李利的崇敬。而後,他拱手對周瑜恭聲道:“在下代家父和兄長拜謝都督提攜之恩。此番都督領軍出征。但有差遣,在下必定肝腦塗地。在所不辭!”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韋康鄭重表態,表示願意傾盡全力攘助周瑜領兵出戰益州。此舉雖有迎合奉承之嫌,卻應時應景。絲毫不顯突兀,使得堂下眾文武都能理解,是以韋康所言亦在情理之中,並不過分。
事實上,韋康所在的家族完全算得上是京兆境內的名門望族,亦是京兆三輔之內為數不多的堅定擁護李利的世家大族之一。韋康之父韋端曾擔任過涼州刺史,那時正值李利率軍平定西涼二州之時,面對李利執掌西涼軍、掌控朝堂的形勢之下,韋端是第一批旗幟鮮明的倒向李利麾下的西涼士族代表。並協助李利迅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