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時。徐州治下七成以上的文武都已撤換,全部由其它州郡的官員跨境調任。值得提的是,陳珪、陳登、糜芳、曹豹、臧霸、魏續和徐奕等徐州文武全部跟隨李利一同返回司隸,而後再行調遣安置。
司隸,洛陽尹府邸。
正堂門口,一眾文臣武將相繼離開大堂,不久之後他們將帶著大將軍府簽發的官憑踏上新的旅程。
在剛剛結束的軍政議事上,李利對治下州郡和各營將領予以大範圍調整,並頒佈封關禁令。
就在天下僅存的幾路諸侯紛紛以為,李利攻取徐州之後必將再次將矛頭指向冀州曹操,調集重兵攻打冀州或兗州之際,西涼眾將紛紛躍躍欲試、試圖一雪前恥之時,李利卻毅然決定全軍休整,除突發戰事之外,未來一年或三年之內不會再有戰事。
與此同時,李利頒佈封關禁令:各州郡即涼州、雍州、司隸、幷州、幽州、豫州、徐州、揚州一部和漢中等半壁江山,全面封鎖與通往兗州、冀州和青州的所有道路,許進不許出。
此外,李利特意宣告,全境修養生息,治理州郡將是第一要務,其次才是厲兵秣馬,重整大軍。
為此,李利下令,之前參與冀州之戰的所有戰騎營,除金猊衛和武威營之外,一律前往幷州、雍州、涼州和雍州等邊郡休整,就地補充兵員,操練新軍。並且,李利明確無誤地言明,允許所有戍邊兵馬伺機出擊,剿滅邊境周圍的所有殘餘之敵,如遇重大戰事,須及時呈報長安大將軍府,予以增援。
伴隨全軍休整的命令下達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各州刺史和郡守以及各營將領的大範圍調整。
李利命令:魯肅升任淮南都督,兼領豫州刺史,總領徐州、豫州和九江、廬江等沿江州郡的所有兵馬;命張遼為鎮南將軍,提領豫州和九江、廬江等地兵馬,駐守合肥;命波才鎮守南陽。
郭嘉升任司隸都督,領中軍將軍,總領司隸、幷州兩地兵馬,屯兵河內郡;任命陳宮為司隸刺史,領軍師將軍;任命鞠義為冀州都督,並組建五萬先登營,屯軍於常山和中山國;徐榮任幽州都督。餘下各營將領亦有調整,暫不細表。
與此同時,李利任命徐奕為河東太守,陳登為左馮翎太守,陳珪出任大將軍府主簿從事,其他徐州諸將全部安置在各營之中,全部得以升遷。
至此,長達三年的中原之爭落下帷幕,儘管李利在河北戰場上遭遇慘敗,但他依舊奪取了大半中原州郡,大漢十三州之中他獨佔七個半,已然坐擁半壁江山,勢力日益強盛。
ps:衷心感謝:書友140914220501849月票支援,多謝!
第113章 帶奉先出去散心
長安,大將軍府。
闊別兩年多之後,李利終於率領大軍返回長安,再次回到自己的府邸,與麾下文武重逢,與家人團聚。
自袁術稱帝伊始,李利便率軍出戰中原,此後:組建諸侯聯盟,東征幽州,南伐袁術,鏖戰河北,平定徐州,直到兩年後的仲秋時節方才重返長安。
在此期間,袁術、袁紹兄弟相繼敗亡,公孫瓚慷慨赴死,呂布束手。
而李利也遭遇了征戰以來的首次大敗,兵敗於鄴城,以致整個河北戰場全線失利,損兵折將,一舉葬送了二十餘萬將士的性命。
值得提的是,這是李利和曹操數次交鋒之中的首場失利,直接危及他的自身性命。在此之前,他也曾將曹操逼到絕境,卻終究被曹操逃脫了。而前番鄴城慘敗,曹操又扳回一局,同樣將李利困在城中,但最終李利還是殺出重圍,逃出生天了。如此以來,雙方先後將對方逼到絕境,卻最終都失手了,互有勝負,算是打平了。
伴隨李利實施封關禁令之後,中原戰局趨於穩定,烽煙消散,各州百姓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平靜生活。
與此同時,西涼軍六成以上的兵力屯聚於司隸、幷州、幽州和徐州等四個州郡,將曹操治下的兗州、冀州和青州牢牢困在中間,除了境內互通之外,徹底與外界隔絕。自此以後,曹操帳下的細作想要前往李利治下倒是很容易。但是進去之後再想出來卻頗為不易。而曹操治下的商隊同樣被困在境內,再也無法與其它州郡互通有無,更不可能替曹操打探訊息。
按理說。封關禁令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刺傷對方,也會傷到自己,可謂是成敗各半,誰也佔不到便宜。但是,此次李利頒佈的封關禁令卻只是針對曹操,並不禁止通往荊州、益州和江東的道路和水路。如此以來。這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比的就是雙方治下州郡的戰爭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