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3部分

有軍隊。

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軍隊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而李利則是深諳此道;在掌控軍隊方面,如果他自認第二的話,沒有人能夠躍居第一。

於是,當徐州局勢再次動盪起來之際,就在徐州一眾僚屬和士族豪強們自以為抓住了西涼軍的軟肋,認為李利初得徐州必將採取維穩措施、不得不妥協之時,李利反其道而行,悍然出手,不惜採取雷霆手段,動用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進駐徐州各郡縣,以強硬無匹的高壓態勢平定動亂。

時間飛逝,如白馬過隙,轉眼已是七月底。

為期半個月的全境剿匪行動已經接近尾聲,平叛大軍取得了空前大勝,戰果輝煌。

就在大將軍令頒佈三天後,近乎是大軍乍一出動,各郡縣的匪患和流寇便逃逸遁形,迅速銷聲匿跡。

隨即,各路兵馬循著匪患留下的蛛絲馬跡,尋根溯源,一舉剷除了一百餘戶地方豪強,揪出三十多個士族大戶,從其府院之中抓捕匪徒多達兩萬餘眾。

當這些戰報呈送到李利手裡之後,軍令隨之傳到各路領兵將領手中,凡是包庇匪徒和流寇的世家、士族和豪強縉紳,一律抄沒家產,主事者悉數斬首,餘下族人、家丁、扈從和雜役全部流放漠北。僅是這一道軍令,便讓各郡縣數以百計的世家大族和豪強縉紳們家破人亡,被當眾斬首者多達一萬餘人,遭遇流放者更是高達五萬之眾。

自此,隱藏在暗處的龐大利益同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許多盤踞各郡縣長達數百年的名門望族被連根拔起,新近崛起的地方豪強被徹底覆滅。等到肅清匪患之後,徐州轄下各郡縣的城池之中幾乎空置了三分之一的豪宅大院,數以十萬計的商鋪和數以百萬計的良田悉數納入官府名下。

與此同時,徐州數十萬百姓集體受益,幾乎每家每戶都分到十餘畝良田或一處房屋;而十餘萬逃難至徐州的流民同樣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悉數得以妥善安置,並迅速解決溫飽,安安穩穩地定居下來。

七月底,新任徐州刺史到任,各郡縣官吏全部替換,新任郡守和縣令幾乎與刺史同時上任。正如賈詡和郭嘉二人之前猜測的那樣,新任徐州刺史不是陳宮,亦不是陳珪或糜竺等徐州老士族,而是原朔州太守張既張德容。

同時,徐州最高軍事主官與刺史張既一同到任。出人預料的是,這位坐鎮徐州的三軍主將並不是此次跟隨李利出戰徐州的任何一位將領,而是奉命抽調過來的西涼宿將,位比三公的鎮遠將軍郭汜。

ps:衷心感謝:書友“tangpsp‘月票支援,多謝!

第112章 半壁江山

晴空萬里,朵朵白雲飄浮在藍天下,兩行大雁掠過長空,向南飛去。

山巍峨,水婀娜,山川原野鬱鬱蔥蔥,萬里江山風景如畫。

仲秋八月,正是一年之中最繁盛的季節,亦是繁華與蕭瑟的過渡季節。

豫州前往司隸的官道上,一隊隊戰騎策馬疾馳,戰騎之後跟著數以十萬計的鐵甲步軍,前後綿延二十餘里,沿途之上遍佈旌旗,兵戈森森,陣容嚴整,軍威強盛。

這是從徐州撤回司隸的西涼大軍。

但是,這多達十餘萬之眾的步騎卻並非全是西涼軍,近七成左右的軍士都是豫州和徐州兵,餘下兩成是揚州軍,真正來自西涼境內的兵士僅佔一成,且全是騎兵。

自六月出兵徐州至今,整整兩個月時間。起初,西涼軍僅用半月時間便攻克徐州全境,輕而易舉地拿下徐州六郡;然而戰後的徐州只平靜了十天左右便再度動盪不安,暗流洶湧,迫使李利再次調集大軍平定動亂。直至十天前,徐州才算是徹底平靜下來。

但是,等到徐州真正穩定下來,卻是滿目瘡痍,恍如經過一場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一般,一片蕭條景象。為此,李利經過反覆斟酌之後,毅然決定抽調麾下最精明強幹的文臣武將前來徐州任職,文臣治理州郡,恢復民生;武將安靜安民,拱衛徐州邊防。

而李利治下最具治理州郡才能的文官不在少數,而且大多數都已身兼重任。無暇分身,而在他身邊最合適的人選便是久居徐州的陳宮陳公臺。然則,陳宮不僅與徐州士族矛盾頗深。又與一些士族交往甚密,況且徐州境內還有他的許多門生故吏。於是李利毫不猶豫地將陳宮剔除在外,不予考慮,儘管他從不懷疑陳宮的忠心,又與其有著穩固的姻親關係,但他依然認為陳宮不合適繼續留在徐州。

當李利反覆思量徐州刺史的人選時,李摯送來一卷涼州政務半年匯總一次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