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慘敗,卻在一個多月後再度領兵出征,一舉收復徐州,從而佔據半壁江山。僅憑這份越挫越勇的膽識和氣魄,就讓愚兄欽佩之至!”
說到這兒,張松直視著法正,刻意壓低聲量,道:“孝直此番入川必定肩負著重大使命而來,如果愚兄所料不錯的話,想必是大將軍盯上益州,近期之內就會出兵揮師西南。不知愚兄所言確否?”
法正聞言後,神色平靜地微微點頭,低聲道:“兄長才思敏捷,令小弟甚為拜服。確如兄長所說,此番我主欲出兵西川,屆時還望兄長鼎力相助啊!”
語氣一頓,法正不等張鬆開口,便接著說道:“兄長暫且莫要急於拒絕,姑且聽小弟把話說完。益州劉季玉闇弱無能,安於享樂,不思進取,這是周所周知的事實。自從他提領益州至今,已整整六年有餘,卻任由南蠻為禍益州多年卻無計可施,束手無策。僅此一項,足以說明其人庸碌無能,即便不是昏聵之君,亦是庸主。是以,劉季玉與我家主公相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正因如此,小弟此番特意前來便是勸說兄長棄暗投明,和小弟一起投效於我家主公麾下。以兄長之才,小弟認為兄長至少也是一州之刺史,惟有如此,才能讓兄長一展所長,不負生平所學。不知兄長以為然否?”
“呃!這”張松驚訝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興奮,卻是一閃而逝,旋即強攝心神,正色道:“賢弟太過抬舉愚兄了,實在是愧不敢當。然,愚兄雖為別駕,奈何手中並無兵權,著實幫不上賢弟,亦無法攘助大將軍。此一節,賢弟自是心知肚明。如此以來,愚兄還能幫賢弟做什麼呢?有一點,愚兄事先宣告,愚兄決計不做弒主之事!”
ps:衷心感謝:“rio”、“懶洋洋的喬治”書友的月票支援,多謝!祝書友們新春快樂,羊年大吉,喜氣洋洋,幸福安康!
第128章 國之禍,君弱臣強
“賢弟太過抬舉愚兄了,實在是愧不敢當。然則,愚兄雖為別駕,奈何手中並無兵權,著實幫不上賢弟,亦無法攘助大將軍。此一節,賢弟自是心知肚明。如此以來,愚兄還能幫賢弟做什麼呢?”
張松難得謙虛一回,這在法正認識他這麼多年裡尚屬首次。
恰是如此,讓法正意識到張松一直記掛著劉璋對他的知遇之恩,由此想要說服張松作為內應,只怕殊為不易。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他已經知道了西涼軍接下來的出兵動向,就由不得他不答應了。
兄弟情誼固然珍貴,卻終歸是私情,決計不能與十餘萬大軍的生死存亡相比。在這一點上,法正心裡始終保持理智的判斷,立場堅定,絕不會因私廢公,貽誤軍機大事。
打定主意後,法正微笑道:“兄長切莫妄自菲薄,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據小弟所知,兄長時下深得劉季玉器重,州內軍政大事均要詢問兄長的看法,備受倚重。是以兄長的一言一行對整個益州局勢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而這正是小弟有求於兄長施以援手之處。只是不知兄長是否願意出手相助?”
法正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張松已然沒有退路。
此刻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其一,嚴詞拒絕法正的請求,而後設法將其送出成都;其二,答應法正。甘願做西涼軍的內應,助其奪取益州。除此之外,張松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更為甚者。一旦張松拒絕了法正的請求,儘管兄弟二人情誼深厚,但經此一事,勢必導致友情破裂,自此分道揚鑣,他日亦有可能反目成仇,刀兵相向。
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所謂的公私分明僅限於口頭上或表面上。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公和私往往是聯絡到一起的。根本沒有清晰的界線。畢竟,無論是公還是私,其本質都存在於彼此相對的兩個人身上。公事沒辦好,必將影響其前途命運。與前途息息相關便是關乎切身利益;一旦牽涉到利益,個人感情往往服從於自身利益。而友情在切實利益面前無疑是極其脆弱的,真正經得起考驗的並不多見,說是寥寥無幾亦不為過。
沉默片刻,張松終於鬆口了:“該說的愚兄都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只要愚兄力所能及之事,便決不推辭,能力之外的事便有心無力了。因此,賢弟需要我做什麼儘管說,但我事先宣告。決計不做弒主之事。”顯然,張松雖然答應了法正做內應,卻是有底線的。
法正聞言後神情一鬆。笑著道:“兄長儘管放心,只要劉季玉識時務,知難而退,他便沒有性命之危。兄長應該知道,當年劉季玉在長安為質之時,與我主私交篤厚。亦是大將軍府的座上之賓。而他前往益州繼任州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