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具備的特質,文化需要保持獨立性,而不是任由嫖客蹂躪的*子,藝術更不是。”一個以露陰著名的行為‘藝術家’也大言不慚地在部落格上寫道。
三大社、BBC、CNN、ABC、NBC、《紐約時報》《每日鏡報》《泰晤士報》等媒體紛紛粉專題報道,一時之間李墨白成為了街頭巷尾的談資。隨著媒體的推波助瀾,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到了威尼斯雙年展李墨白個館,幾乎每一個到雙年展的遊客都要道李墨白的展館觀摩一番。
國內的媒體雖然總是習慣性地後知後覺,但是這一次卻總算沒沒有掉隊,不過也沒有想到李墨白竟然再次引起了世界性地轟動,紛紛加大篇幅報道。如果說之前幾次引起世界轟動是因為其中有政治因素或者說經濟因素,但是這一次絕對是藝術的力量,這一組《皇帝的新裝》如果說諷刺,絕非諷刺天朝,而是將全世界的政府都給諷刺了。
李墨白的粉絲更是樂翻了天,幾乎所有人都在論壇中議論,一片歡聲笑語,就如同歐美人的狂歡節一般熱鬧。
所有的媒體都希望能採訪李墨白,但是李墨白卻是讓尚善代自己有禮有節地婉拒了記者的採訪,李墨白不是不知道如何面對記者,而是不願意配合記者去演戲,再說李墨白也不想成為一個媒體的寵兒。
藝術圈也是頗為熱鬧,幾乎所有和藝術沾邊的人都在討論,話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李墨白引發的文化大融合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
各大著名的畫廊以及藝術博物館也是聞風而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收購李墨白的作品,要是李墨白將來真的成為大師,那麼自己的博物館又將增加一個亮點,即使眼前,李墨白的作品也是炙手可熱,如果能買下《離騷》《皇帝的新裝》《百子圖》三幅作品之一,那就就更是意外之喜。
圈子裡議論也是越演越烈,從最開始的私下交流,到後來分成陣營明顯的兩派,紛紛在傳媒與網路上口誅筆伐,相互攻訐,爭論的面紅脖子粗。
而始作俑者李墨白反倒是成了局外人,即使更新部落格和圍脖也是絕不參與這個話題,因為此時的李墨白在夜以繼日創作新的作品。
就在距離展覽還有一個月就要結束,眾人的爭論也達到高峰的時候,李墨白再次在雙年展上推出一幅巨幅作品,一下子又將所有人的眼球再次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第三七二章世界的焦點
第三七二章世界的焦點
第三七二章世界的焦點
李墨白花了整整100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地全身心創作,才完成這幅長68米,寬5米的巨幅,畫完這幅畫李墨白感覺自己完全虛脫了,整個人瘦了一圈。''
再次從迷離中清醒過來,李墨白又恢復了精氣神,只是身邊的人卻是擔心不已,有其實李墨白,甚至將李墨白老媽也接到了威尼斯照顧李墨白的生活,公務機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往返一趟京城,採購各種新鮮的瓜果蔬菜,以保證李墨白的營養。
然而李墨白卻是不聞不問,如同瘋子一樣只是畫,對於外界根本不管不顧,本來李墨白也沒有心思摻和各方的爭論,事情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至於理論還是先讓評論家去評說,一切都與畫家沒有關係。
蔣絮涵每天看著李墨白瘋狂地作畫,看到李墨白筆下一個栩栩如生而又區別於傳統的人物形象,心中是既滿足又擔心,忐忑不已。
當李墨白展出這幅鉅作時,整個西方沉默了,爭論聲也戛然停止,所有人心中都是五味俱全,為什麼是李墨白,為什麼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是白人,即使是西方國籍也好,可偏偏就是西方人。
一時間新聞媒體只是報道李墨白畫了一幅世界上最大幅的繪畫作品,卻是沒有評論,也沒有說這是油畫,ji者們無法定位這幅畫,更不敢去評論這幅畫,畫家們和評論家們都沒有說話,誰敢亂說。
西方沉默了,但是國內卻是歡聲笑語一片,紛紛認為這是李墨白對於批評者最強有力的打臉,國畫家們也認為這是對當代藝術的打臉,赤luo裸抵打臉。
“當以波普文化為代表的當代藝術橫掃世界的時候,中國的李墨白橫空出世,狠狠地煽了越來越墮落的當代藝術,請允許我向李墨白致敬。”著名畫家趙讓之如是在CC**的《新聞聯播》ji者的採訪中說道。
“中國文化向來都是以包容的心,接納各民族的文化,李墨白就是中國文化的使者。”另外一名評論家如是說道。
這一檔全國人都在看的新聞,破天荒地用了3分鐘報道並簡單地解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