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從1827年以來、長江共發生洪水16次,其年份分別為1827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887年、1905年。1909年、1917年、1931年、1935年、1945年、1954年、1969年、1980年、1991年、1996年,這些數字中間有一些奇怪的聯絡:
1887…1827=60
1909…1849=60
1931…1870=61
1945…1887=58
1969…1909=60
1991…1931=60
1996…1935=61
可以說長江洪水60年一個週期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間隔約60年的水都有相同的特點,如1870年、1931年、1991年(1998年長江全流域大水人為的因素很大)三次洪水都間隔了約60年,而且這三次都是全流域性質,從四川到江浙,都遭到了巨大的損失。而1935年和1996年兩次洪水間隔了61年,這兩次洪水都是地域性的,主要發生在荊江兩岸,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地區一帶。
有一位中國科學家收集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近200年來發生的大於6級的地震16次,發現有4次發生在壬申年,也存在一個60年週期的規律,於是預測1992年6月份在舊金山地區有6.8級以上地震,果然1992年6月28日發生了7.9級強烈地震。
從這兩個例子中,你能說清楚《周易》的價值何在嗎?中長期天氣預報一直是現代科學努力的方向之一,現在即使我們有了氣象衛星,也不可能作出準確的中長期的天氣預報來,而數千年以前的《周易》硬是將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例如,1968年湖南的不少老鄉都說:〃明年是乙酉年。老乙酉年大水(公元1849年),前乙酉年也大水(公元1909年),明年會遇上60年的大水週期。〃不少地方及時做了準備。果然,1969年湖南、湖北發生了大的洪水災害。
我們在此並不想證明《周易》的真正價值,因為我們根本證明不了,而是想借《周易》來說明人類的文明起源問題。以上所舉的例子,基本上都超出了現代科學理解的範圍,而這些文明的成果絕大多數找不到來龍去脈,像《周易》、中醫、經絡、針灸等等,它在人類文明初期就已經存在,按照一般道理,當時的人根本不可能發明它。因此我們有必要承認,在我們這代文明之前(文字發明以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這種文明卻在一次巨大的災難中失去了,那就是大洪水。大洪水不但毀滅了地球海拔1100米以下的北半部居民,同時也淹沒了第一代地球人辛辛苦苦學習來的高度文明。從高山上走下來的牧羊人們,他們雖然得到了上一代文明的殘毀部分,卻不能將它原樣發展下去,而這批成果就包含中國上古時期以《周易》為中心的一系列文明。
由於我們是〃神〃的子民,在我們的身體內部還保留著偉大的因素,因此有一些人在某種情況下會靈光一現,領悟到那高深的真諦,於是有魯班,有諸葛亮,也有陳平,還有西周時期的僵師,當然還有為越王勾踐、秦始皇鑄劍之人
我們這樣認為決不過分,因為當代就有類似的例子。在數學界一直有一個謎,那就是費馬大定律。費馬是17世紀法國圖盧茲議會的會員,他有一天看書時,在書的空白處留下了一條數學定律:不能有滿足X的N次方十V的N次方=Z的N次方,N>Z的正整數X、Y、Z、N存在。費馬留言說是已經證明了這條定律。但自從費馬以後,幾百年過去了,再沒有一個人能夠證明它。1908年,法國一富翁懸賞10萬馬克求證。看來人類的智慧只有一次突然達到了這一高度,那就是費馬。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認識,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認識古史中一些難以理解的記載。
《淮南子·齊務訓》載:墨子曾經〃以木為鳶而飛之,三日不下。〃
《墨子·魯問》記:〃公輸子削竹以為鵲,三日不下。〃
《論衡·儒增》記:魯班〃巧工為母作木車馬,木人御之,機關各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魯班巧,亡其母。〃
《三國志·魏志·杜夔傳》記載:〃時有扶風馬鈞,巧思過人,作木人擊鼓吹蕭;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糾亙例立。〃
《朝野企載》記載說:〃楊務廉甚有巧思,常於沁州市內,刻木作僧,手執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錢滿,關鍵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