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也勸不回頭了。他禁不住恨恨的瞪了來敏一眼,正好來敏也向他看過來,兩人的目光一碰,來敏心虛的讓了開去。久不發威的向朗一朝發怒,威勢著實驚人。

“當時幸好有魯子敬和周公瑾二位賢達,為吳王指點迷津,說明厲害。吳王這才鼓起勇氣,盡全力與曹艹一戰。若非此二人,今曰之吳王,亦不過洛陽一閒客耳。”

諸葛亮侃侃而談,憶完了古,再聯絡到當前的局面。“鎮東、鎮北二位將軍堅守關中,曹魏十數萬主力止步於關外,參軍魏霸,年未弱冠,卻勇於擔當,與曹魏驃騎將軍司馬懿激戰於武關道,以區區萬人,力敵數倍於已之強敵,他們的困難,難道比我們小嗎?他們面對的危險,難道不比我們更大嗎?可是為什麼他們能力戰不退?”

諸葛亮沉下了臉,聲音也變得嚴厲起來:“他們這麼做,都是為實現先帝遺願,興復漢室。他們扼守關中,就是為了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奪取隴右,以為奪取中原立基。與他們相比,諸君何其懦弱。”

他揮了揮手,主簿胡濟立刻上前掀開地圖上的布,又將一根荊竹遞到諸葛亮的手中。諸葛亮接過來,在案上敲了敲。“隴右盡在我手,唯上邽不下,無他,守軍希冀於援軍爾。今天援軍到來,彼等必然大喜過望。然,張郃長途奔襲,十數曰間賓士三千餘里,已是疲軍,不戰自潰。我有大軍五萬,對付這一萬疲軍,又有何難?擊潰張郃,則城內生機已決,唯棄城一途。此乃全勝之機也,豈可言退?”

諸葛亮聲如洪鐘,慷慨激昂,眾人無言以對。向朗也沉默不語,他沒有再勸。諸葛亮的話未嘗沒有道理,可是比起他的萬全之計來,這個迎戰的計劃顯然非常冒險。既然張郃沒有後勤,利在速戰,那何不等他自潰,又何必主動迎戰。沒有時間等只是一方面,諸葛亮大概還是想借機立威,以證明自己有用兵之能,不是眾人所說的書生吧。

向朗承認諸葛亮很聰明,不完全是一個書生。從這幾個月他的進步可以看得出來,五萬大軍攻城,他指揮得有條不紊,至少沒有什麼明顯的失誤。上邽城雖然沒有破,可是郭淮卻始終沒有找到反擊的機會,這也是事實。可是攻城是一碼事,野戰又是一碼事,特別還是以步卒對騎兵,而對手又是魏軍中對西部戰區最熟悉的名將張郃。想當年,定軍山一陣斬殺夏侯淵,全軍歡欣鼓舞,劉備卻非常惋惜的說,殺了夏侯淵有什麼用,魏軍中最棘手的戰將是張郃啊。

事實後來也證明了劉備的話,夏侯淵雖然死了,可是魏軍推舉張郃為主將,軍心復定,又與劉備在漢中對峙了很久,直到曹艹親臨,才引出漢中諸軍。如果不是當時鄴城有變,曹艹無心爭奪漢中,事情結果如何,還真是難說。

現在,諸葛亮想要擊敗張郃,他卻根本不知道張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也不知道,一萬精騎,哪怕是疲憊之師,面對五萬步卒依然握有不可忽視的優勢。

向朗很沮喪,他知道自己無法說服諸葛亮。他忽然想到,不知道馬謖如果在此,他將作如何想。如果他能認識到這一點,他一定能說服諸葛亮。

就在向朗想到馬謖的時候,馬謖來了。

馬謖披著雪白的大氅,健步走進了大帳。看到馬謖,所有人都很驚訝,他不是在圍攻榆中嗎,莫非榆中城破了?

諸葛亮也非常高興,從聽到馬謖回來的那一刻,他忽然覺得輕鬆了許多,就像是快要溺水的人突然抱住了一根木頭。他相信,馬謖的想法一定和他差不多。

“幼常,突然從榆中趕回來,所為何事?”諸葛亮笑盈盈的問道:“莫非戰局有了進展?”

馬謖拱拱手,朗聲笑道:“丞相,我從榆中趕回來,並非是因為榆中的戰局有了進展,而是丞相全取隴右的大好戰機出現了。”

一聽這句話,諸葛亮心中大定,向朗卻是哀嘆一聲。

馬謖走出地圖面前,侃侃而談。他的想法和諸葛亮差不多,都覺得這是一次上好的戰機。擊敗張郃,就可以擊垮郭淮等人的信心,上邽、榆中將不戰而降,隴右甚至整個涼州都唾手可得。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放過,退回漢中?那不是傻了嗎?

見馬謖如此說,諸葛亮又如此應,其他人再也沒什麼想法了。一場軍議,隨著馬謖的到來迅速有了定論,任何意見都不在是意見。有意見也只能保留,靜觀其變吧。

向朗走出大營,仰天長嘆。他不死心,就站在中軍大營外,等了很久,直到留下來和諸葛亮繼續商議的馬謖出來。看到向朗在營前來回踱步,馬謖愣了一下,立刻迎了上去,躬身施禮:“向公,你在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