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0部分

“夫人,我真的做錯了?”諸葛亮吶吶的問道:“要不然怎麼會眾叛親離,如此無助?”

黃月英話到嘴邊,可是一看到諸葛亮那失落的眼神,又不忍心說下去了。她猶豫了一會,輕聲說道:“不是你錯了,是天下人好利多於好義。正如夫子所言,好色者眾,而好德者寡。你不好色,所以娶了我,你堅持義,所以要與好利的天下人為敵。不是你錯,而是天下人錯。”

“那麼,我是該堅持我的對,與天下人為敵呢,還是順應形勢,與天下人一起為非呢?”

黃月英啞口無言。她不知道怎麼回應諸葛亮這句話。這種問題,大概就是孔子再世也回答不出來。孔子是堅持道德的,結果他一輩子困苦。孟子是堅持義的,結果一輩子不得志,只能把滿腔的浩然之氣留在他的書裡。

諸葛亮看著黃月英,黃月英看著諸葛亮,夫妻二人相對無言。過了良久,黃月英嘆了一口氣,垂下了眼皮,輕輕的拍了拍諸葛亮的背:“孔明,你堅持了一輩子,現在要改,恐怕也遲了。跟著你的心走吧,生前利,身後名,自古難兩全,立德立功立言,又有幾個人能圓滿?君子直道而行,無愧於心,方能俯仰天地之間,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

諸葛亮無聲的笑了起來,伸手將黃月英摟住懷中,舉起手中的參湯,向天致意:“蒼天,得妻若此,夫復何求?我很知足了。”

黃月英緊緊摟著諸葛亮的腰,伏在諸葛亮的胸前,淚水奪眶而出,沾溼了諸葛亮的胸膛。

。(未完待續。)

第945章 計策與對策

諸葛亮冥思苦想近半個月後,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建興十三年五月,天子下詔,先總結了一下天下形勢,以為從黃巾動亂以來,天下擾動五十年有餘,百姓不安,如今吳王棄暗投明,稱臣於漢,江南一統,唯有魏帝尚不識時務,不肯順天應時,是以天子決計於秋後巡狩關中,瞭解關中形勢,擇機發動一統天下的決戰,還天下百姓以安寧。

緊接著,詔書指出幾次大戰都未能取得明顯進展的原因在於各軍團未能協調統一,配合不夠默契,是以丞相諸葛亮失利於關中在前,車騎將軍魏霸失利於彭城在後,甚至折損了鎮東大將軍魏延這員宿將,誠為可惜。為了避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天子要求吳王孫權、丞相諸葛亮、大將軍李嚴、車騎將軍魏霸等重臣齊聚成都,共商大計,為統一天下的大決戰獻計獻策,同時號召各州郡進言,貢獻才智勇武之士。

最後,天子呼籲曹睿順天應時,不要冥頑不靈,效仿吳王,去帝號,重為大漢之臣。天子為天下蒼生計,可以授以魏王之爵,授茅封土,以嘉其功。

詔書一下,成都不知多少人在為諸葛亮的聰明拍案叫絕。

諸葛亮把他的優勢發揮到了極限。

諸葛亮的優勢在於他掌握了話語權,他可以用天子的名義下詔,先天的在道義上佔據制高點。他的決定就是天子的決定,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你就不能拒絕他的要求,否則就是拒絕詔書。而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當初曹艹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利用了這個優勢,現在,諸葛亮繼續將這個優勢發揚光大,而且更加名正言順。

因為他是先帝親自任命的託孤大臣,他是天子認可的相父。

天下動亂五十餘年,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承受了戰爭動亂帶來的傷害,此時此刻,除了那些有野心,想自己坐天下的人,恐怕沒有一個人會認為戰爭不應該被終止,不贊同天下應該重歸一統。天下太平,應該說是天下人的共同願望。即使是那些野心家,也不敢站出來反對這一點。

既然如此,那麼李嚴、魏霸就不能反對天子決定發動統一戰爭的正義姓,就算他們有千般理由來推脫,也不能拒絕天子要求他們齊聚京師,共商大計的要求。不管能不能打,讓你來商量總沒問題吧?

不僅讓李嚴、魏霸等人沒有反駁的餘地,魏天子曹睿也被推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在魏國節節敗退,丟失了關中、隴右半壁江山,而且天子年過三十卻沒有子嗣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受了漢禪也似乎底氣不足,怎麼看,他們也不像是得到上蒼寵愛,有資格代替漢德的樣子。

直白一點說,就是天命看起來並沒有落在他們曹家。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成都天子弭兵的倡議就顯得不那麼理智,至少不夠理直氣壯。

長安,李嚴焦急的看著法邈,難得的露出了求助之意。

法邈到關中已經超過了半年,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