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伯侄去毗廬寺的途中正好經過大行宮。李鼎指給嫣梅看:“這就是當年的江寧織造署,你表哥曹霑的家,富貴真是過眼雲煙哪,要是當初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進去,如今不行了,改為行宮啦。”
毗廬寺初一、十五全天舍齋。求施捨的人自然不少。討到齋的人,三群五夥端著碗在吃飯。李鼎伯侄也討了齋,跟那位早上給粥吃的老婆婆在一起用飯。
他們正吃著,就見老婆婆喊:“陳老爹、阿英,到這兒來吃。”
“哎哎,來了。”陳老爹身後揹著一把二胡,拉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端著碗走了過來。
“怎麼樣,生意還好嗎?”老婆婆問。
“託福,託福,馬馬虎虎吧。”
嫣梅看著奇怪:“這位老伯伯偌大的年紀了,做什麼生意啊?”
“姑娘,我說了你可別笑話,我們祖孫倆是賣唱的,下等人。”
“賣唱,在什麼地方?”
“旅店、妓院我們都去。”
“也三七開嗎?”李鼎問。
“什麼三七開?”
“就是掙了錢他們要七成。”
“不不不,他們歡迎,因為我們去了,能為他們兜攬生意呀。”
老婆婆問李鼎:“老先生你會拉二胡嗎?”
“我,會,會一點兒。”
老婆婆讓李鼎給拉一段。陳老爹懂得老婆婆的意思,急忙放下飯碗遞過二胡。
李鼎覺得卻之不恭,接了二胡定了定弦,拉了一段,琴音悽惻哀怨蒼涼。很多吃飯的人都停下來,回過頭來聽琴、嘆惜。
一曲終了陳老爹說:“拉得好!比我強多了。”
“我看你們爺兒倆也去賣唱吧,積攢幾個錢好租一間房子,不然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怎麼辦。”
“去賣唱?”嫣梅遲疑不定。
老婆婆勸他們試一試,行就幹,不行就散。在這走投無路之際,還顧得上什麼侯門千金、富室名媛。伯侄二人商議停當,李鼎用剩下的碎銀子買了把二胡,決心去旅店賣唱。
旅店的甬道中燈光昏暗影色朦朧。李鼎拉著二胡,後面跟著嫣梅在招攬賣唱。串來走去,沒人招呼。
他們伯侄只好上樓,繼續招攬。
忽然一間房門開了,站出來一個醉漢:“你們是幹什麼的?”
“賣唱的,賣唱的。”
“唱一段兒要多少錢?”
“由爺賞。”
“一千錢一段兒,怎麼樣?”
“行行。”
“進來,唱吧!”
李鼎伯侄跟著進屋,李鼎調好絲絃,嫣梅唱道:
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
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
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
忍踏落花來複去。
那醉漢掏出一千錢,扔在桌上:“行了,行了,別唱了,什麼咕啊咕的,我一句也聽不懂。”李鼎伯侄謝了賞,走出屋外。
冷月悽清,浮雲飄蕩。伯侄倆又到另一家旅店去招攬生意
就這樣他們伯侄二人,幾乎天天出去在旅店賣唱,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時光飛逝,日月如流,轉眼之間到了秋天。再住門洞已經不可能了。李鼎伯侄求那老婆婆給找個遮風蔽雨的所在,熱心助人的老婆婆滿口答應,沒過了兩三天,老婆婆開門掃街的時候,跟李鼎說:“前面有一家,有一間草棚子,房主人是善人,不計較房租,我去看過,棚裡有很多稻草,可以打地鋪,家中用具我可以給你們借,只是這被褥得你們自己想辦法,左近的鄰居誰家也沒有富裕的,走,咱們去看看。”
“好好。”李鼎往起一站,自覺頭重腳輕,幾乎暈倒。
嫣梅急忙扶住:“大爺,您怎麼啦?”
“沒事,沒事,起猛了。”
嫣梅摸他是額頭:“好燙!”
“沒事,走吧。”
老婆婆引著他們走進那間草棚子,門窗倒還齊備,地上堆了不少乾草。
“蠻好,蠻好。被褥我們自己去備辦。”
“大爺,稻草挺乾的,您先躺會兒,我去買半升米,在阿婆家煮碗粥咱們喝。”
“好,好。”李鼎說著倒在稻草堆上。昏睡過去。
嫣梅看著大爺的情形,真想大哭一場。